棉农应采取农艺措施,及时抢摘烂桃,防止传染,并将摘后烂桃摊晾在通风处,促使烂桃后熟,遇晴天可进行曝晒,然后用软木条敲打蓬松,出售时可提升品质减少损失;对于茂盛的棉田,应及时摘除主茎上部的老叶,剪去空果枝,并除去全部腋芽及无效花蕾,改善棉田环境,减少养分消耗和荫蔽,提高棉田通风透光环境,有效控制烂桃; 同时,可进行推株并垄,一般棉田具有小垄密集枝叶重叠、大垄较宽,其间多有较大空隙,这一时期可进行推棉株、晾垄行,让下部棉桃见到阳光,促进棉花增加铃重,防止早衰烂铃,以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
棉花是我省主要经济作物,今年种植面积在100万亩左右。7月,我省棉花生产将进入花铃期,这个时期是棉花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也是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最容易发生矛盾的时期。此期管理不当,容易造成棉花徒长和早衰,影响棉花品质和产量。本版整理棉田管理的一些关键措施,帮助棉农及时做好棉田管理,力争夺取棉花丰产丰收。
主动化控 保蕾增铃
长期以来,很多农民在棉花化控管理上一直存在一个误区:当发现棉花旺长后才进行喷施缩节胺控制,由于效果不理想,不得不加重用药量,严重的还会产生药害,影响棉花正常生长发育,蕾铃脱落多、降低产量,这就是被动化控的后果。实践证明,棉花主动化控才能保蕾增铃,实现高产。
一、主要依据 主动化控是指根据天气和棉株生长状况进行有计划少量多次化控。化控前棉株不一定表现出徒长或生育不协调的状态。提前用药能防止徒长,塑造理想的高产株型,从而达到保蕾增铃、丰产稳产的目的。主要是因为缩节胺对茎枝控制的最大作用期一般在处理后的10~15天,一般可以控制2~4个新生节间。用药时间决定控制部位,用药量决定控制程度。可以说,主动化控是控制营养生长过盛,促使棉株壮而不旺、稳健生长,保蕾增铃的捷径。
二、实施情况 近年来,“众信棉8号”、“邯棉802”等品种在全国各地广泛种植的高产实例充分证明,一般棉田全生育期可以有计划地进行4次“主动化控”。同时应掌握“适时主动、少量多次、先轻后重、宁轻勿重、控旺不控壮、控涝不控旱”等6项原则;并坚持 “三看一控”,即看天气变化、看土壤肥水、看棉花长势和严格控制总用药量,一般不超过10克/亩。
三、操作技术 第一次在盛蕾期,棉株长至35~40厘米高,有4~5个果枝,红茎比为60%~70%时,时间约在6月下旬。可亩用缩节胺0.5克左右或者复合型化控剂 “棉花坐桃灵”15克,对水15公斤均匀喷施。
第二次在初花期,即棉田见花后,株高50~60厘米,红茎比70%,棉田有6~8个果枝时,一般年份约在7月上旬,亩用缩节胺1~2克或“棉花坐桃灵”30克,对水15~30公斤喷施。
第三次在花铃盛期。即株高85~90厘米,红茎比90%,12~13个果枝时,亩用缩节胺2~3克,对水30公斤喷施。
第四次在打顶后7天。当最上面一个果枝有3~4个蕾时,亩用3~4克缩节胺,对水30~45公斤,主要喷果枝顶尖。
四、注意事项 一般在降水后或浇水前喷施,如6小时内降雨,应根据降雨离喷药时间长短和雨量大小按喷施量的1/3~1/2进行补喷。如不小心用药过量,应及时补救,一般可喷洒赤霉素、农喜十效素、六高增产素等植物生长促进剂,同时及时浇水。如喷施缩节胺后遇旱,要特别注意追肥浇水。切勿因用药后引起的叶色浓绿而少施肥,最好留下不喷的对照行,以便观察土壤缺肥状况。另外,凡对缩节胺反应敏感或不敏感的品种,应慎用或适当加大用药量。
五、特别提醒 被动化控时要做到全株着药,加水适量多些,喷施速度宜慢些,喷幅宜窄些,应喷洒到每株上下及四围各个部位;而主动化控则不同,做到株株着药即可,加水适当可少些,喷施速度可快些,喷幅可宽些,喷洒到每株上部即可。
不论是主动化控,还是被动化控,都要因地制宜,即便是同一块棉田,也要因片、因垄甚至因棵制宜。一般旺处、密处宜重些,弱处、稀处宜轻些。另外,化控作业效率高,对药量掌握和技术要求比较严格,主动化控时一般单独作业较好,被动化控时可与防病治虫结合进行。
一、及时排涝
目前大多数棉田开花部位已接近棉株顶部,对水分反映敏感,干旱和渍涝都会影响开花结铃,特别是长时间积水,会产生渍涝危害,导致幼铃脱落或烂铃,甚至引起棉株根系窒息死亡。对积水棉田首要任务是想尽一切办法及早排净积水。同时疏通输水渠沟,保证三沟畅通、排灌自如、雨住水退。
二、合理施肥
补施盖顶肥。积水排净、土壤疏松以后,及时对有早衰趋势的棉田每亩追尿素5公斤,补施盖顶肥忌过晚和过量,进入8月中旬以后不能再根际施肥,可进行根外施肥,根外喷施2%的尿素溶液,养根防早衰。对晚发棉田,可喷2 - 3%的过磷酸钙溶液或800 - 1000倍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切记不要追施速效氮肥。8月中、下旬到9月上旬根据棉株长势喷2-3次。
三、灵活整枝
为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防止花铃脱落和烂铃,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8月上旬四门落锁。对主茎和果枝叶腋处长出的赘芽、疯杈等应及时抹掉。荫蔽棉田,可打老叶,剪空果枝,如遇到连阴天,还要推株并垄和扶理倒伏棉株,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湿度,减少烂铃。
四、科学化控,防病治虫
雨前没有化控的棉田,棉株恢复生长以后,每亩喷施缩节安3-5克,兑水30公斤左右,打顶后已经化控的棉田可适当降低用量或不进行化控。有早衰趋势的棉田不要化控。
当前正是4代棉铃虫的产卵孵化期,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强预测预报,当百株低龄幼虫达8-10头时,选用0.2%甲氨基阿维菌苯甲酸盐乳油每亩40-60克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每亩30-45克兑水喷雾防治。防治棉蚜、盲蝽象等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每亩10-15克兑水喷雾,可兼治蓟马、烟粉虱等。防治红蜘蛛用1.8%阿维菌素乳油每亩20ml兑水喷雾。由于烟粉虱等害虫具有飞翔能力,提倡实行专业化统一防治,以提高防治效果。对棉花枯黄萎病,目前尚无有效药剂,应以喷施多元微肥、增强营养抗性,发现重病株及时处理,防止大面积蔓延。
五、科学收花,适时拔柴
采摘棉花一般以棉铃正常开裂后7天左右为好,每隔7 - 10天一次,防止吐絮棉受雨淋或长时间日晒。在8月下旬可及时采摘下部发黄出现病斑的棉铃,避免发生烂铃造成损失。严格执行分收、分晒、分存和分售。摘拾棉花时用白棉布包、戴棉布帽,交售棉花时用白棉布包,以防止“三丝”混入。
适时拔柴。鲁西南蒜棉和麦棉两熟棉区,因种植后茬作物常常提前拔棉柴,使得很多棉铃不能正常成熟,导致铃重降低、品质下降。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在不影响后茬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前提下,应适当推迟棉花拔棉柴时间,蒜棉套栽棉田适宜拔棉柴时间在10月5日-10日,麦棉套种棉田适宜拔棉柴时间在10月10日-15日。其它棉区棉花收获完毕后应及时进行秸秆还田或拔柴。
若遇到连阴天,首先及时抢摘烂桃,防止传染,并将摘后烂桃摊晾在通风处,促使烂桃后熟,遇晴天可进行曝晒,然后用软木条敲打蓬松,出售时可提升品质减少损失;其次棉花到了吐絮期若棉田荫蔽,应打老叶,剪空枝;还要推株并垄,增加棉田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减少烂铃,促进棉花早熟、优质和高产。
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防止花铃脱落和烂铃,可以四门落锁。对主茎和果枝叶腋处长出的赘芽、疯杈等应及时抹掉。荫蔽棉田,可打老叶,剪空果枝,还要推株并垄和扶理倒伏棉株,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湿度,减少烂铃。
1、及时抢摘烂桃;
2、剪去空果枝。
连阴天管理要点:
加强整枝:及时打掉下部主茎老叶、剪去空枝,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同时将上部无效蕾、花全部摘掉,减少养分消耗。同时对旺长棉田每亩用98%的缩节胺2~3克,长势稳健的棉田每亩用98%的缩节胺1~2克,长势较差的棉田每亩用98%的缩节胺0.5~1.0克,最好在施肥后灌水前进行。
采摘下部老熟棉桃:将植株下部果枝上发黄的棉铃摘回,并用乙烯利溶液喷雾催熟。对于棉田成铃多的田块以及早衰田块,每亩施尿素5~7.5千克,也可结合治虫进行叶面喷肥。
病虫害综合防治:对于烂铃和病铃,一旦发现,及时采摘,并带出田外,随时剥晒,防止病菌蔓延危害。对于枯、黄萎病,应以预防为主,发病初期可用500倍25%使百克药液进行灌根,发病较重田块可间隔5~7天再灌一次,同时用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1%的尿素液,每隔5~7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连阴天要注意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烂铃发生。采取的措施有推株并拢、喷施叶面肥和杀菌剂预防病害滋生。
在晴天后把棉花棵向一方倾斜,过两天后再向相反的方向倾斜,使棉花能够得到从分的阳光和通气。尽量减少因天气带来的损失。
上一篇: 栗树褐腐病病原是如何越冬的?
下一篇: 西瓜猝倒病预防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