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蔬菜园艺 > 黄瓜 > 怎样防治黄瓜靶斑病 黄瓜

怎样防治黄瓜靶斑病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适时轮作。发病田应与非寄主作物进行两年以上轮作。
2.种子消毒。该病菌的致死温度为55℃、10分钟,所以可采用温汤浸种的办法:种子用温水浸种15分钟后,转入55℃~60℃热水中浸种10~15分钟,并不断搅拌,然后让水温降至30℃,继续浸种3~4小时,捞起沥干后置于25℃~28℃处催芽,可有效消除种皮病菌。用温汤浸种最好结合药液浸种,杀菌效果更好。
3.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清除病蔓、病叶、病株,并带出田外烧毁,减少初侵染源。控制空气湿度,实行起垄定植,地膜覆盖栽培,于膜下沟里浇暗水,减少水分蒸发,要小水勤灌,避免大水漫灌,注意通风排湿。
4.药剂防治。由于病菌侵染率高,因此要做好早期防护,重点喷中、下部叶片,交替用药。可用25%阿米西达悬浮剂1500倍液、0.5%氨基寡糖素400~600倍液、60%百泰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40%腈菌唑乳油3000倍液等喷雾。每7~10天喷1次,连喷2~3次,在药液中加入适量的叶面肥效果更好

1、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3年以上轮作,彻底清除前茬作物病残体,减少初侵染源,同时喷施消毒药剂加新高脂膜进行消毒处理;选用抗病品种,播种前用新高脂膜拌种,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不影响萌发吸胀功能,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

2、加强管理,适时中耕除草,浇水追肥,同时放风排湿,改善通风透气性能,并在生长期适时喷施促花王3号抑制主梢旺长,促进花芽分化;在开花前、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喷施壮瓜蒂灵能够增粗瓜蒂,加大营养输送量,促进瓜体快速发育,瓜型漂亮,汁多味美。

3、目前在中国已被广泛用于防治多种果树、蔬菜等作物的黑星病、白粉病、靶斑病、叶斑病、锈病、炭疽病、黑斑病、黑痘病、蔓枯病、 斑枯病、赤星病等多种病害。使用技术及方法:

预防方案:按奥力克——叶佳500倍液稀释喷施,7天用药1次。

治疗方案:轻微发病时,按奥力克——叶佳300—500倍液稀释喷施,5—7天用药1次;病情严重时,按300倍液稀释喷施,3天用药1次,喷药次数视病情而定。

黄瓜靶斑病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病害,其症状与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极易混淆,生产上有很多菜农常把靶斑病当成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进行防治,这不仅不能较好地防治黄瓜靶斑病,而且增加了生产成本。为有效防治该病的发生和蔓延,减轻菜农损失,现将其危害症状及防治措施简要介绍如下,以供广大菜农参考。

  症状特点 黄瓜靶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蔓延至叶柄、茎蔓。叶片正、背面均可受害,叶片发病,起初为黄色水浸状斑点,后随着病斑的不断扩大,叶片正面病斑略凹陷,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外围黄褐色,中部淡黄色,患病组织与健康组织界限明显。发病中期病斑极易穿孔,叶片正面病斑粗糙不平,病斑整体变为褐色,中央灰白色、半透明,且病斑中央常有一明显的眼状靶心。湿度大时病斑上常伴有环状灰黑色霉状物(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严重时叶片干枯死亡,造成提早拉秧。

  诊断要点 黄瓜靶斑病的典型症状与细菌性角斑病的重要区别:靶斑病病斑叶片两面色泽相近,湿度大时上生灰黑色霉状物;细菌性角斑病病斑叶片背面有白色菌液形成的白痕,清晰可辨,两面均无霉层。黄瓜靶斑病与霜霉病的区别:靶斑病病健交界处明显,病斑粗糙不平;霜霉病病健交界处不清晰,病斑叶片正面退绿、发黄,病斑很平。

  防治方法 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清除病蔓、病叶、病株,并带到田外烧毁,减少初浸染源。科学浇水,小水勤灌,避免大水漫灌,注意通风排湿,增加光照,创造有利于黄瓜生长发育,不利于病菌萌发侵入的温度、湿度条件。药剂防治:可用0.5%氨基寡糖素400~600倍液或s-诱抗素喷雾预防。发病后用25%阿米西达悬浮剂1500倍液,或40%施佳乐悬浮剂500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15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8000倍液,或40%腈菌唑乳油3000倍液等,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发病严重的,加喷铜制剂,可喷施30%硝基腐殖酸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叶面喷雾,轮换交替用药。在药液中加入适量的叶面肥效果更好。喷药重点是喷洒中、下部叶片。

首先是苯醚甲环唑(或者氟硅唑、戊唑醇、咪鲜胺等)+甲基硫菌灵(俗称:甲基托布津、甲托)+有机的铜制剂(如噻菌铜、喹啉铜、松脂酸铜等)+任意一样霜霉药(最好是内吸性强的,如甲霜灵,或者烯腺玛琳、氟玛琳等)这是一个方,以上药剂都要选用正规厂家的合格产品,其中甲基硫菌灵的用量根据病情轻重可选用每喷雾器30克到50克。

预防方案:按奥力克——叶佳500倍液稀释喷施,7天用药1次。

治疗方案:轻微发病时,按奥力克——叶佳300—500倍液稀释喷施,5—7天用药1次;病情严重时,按300倍液稀释喷施,3天用药1次,喷药次数视病情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