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相对于传统耕作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包括四项技术内容:①改革铧式犁翻耕土壤的传统耕作方式,实行免耕或少耕。免耕就是除播种之外不进行任何耕作。少耕包括深松与表土耕作。深松即疏松深层土壤,基本上不破坏土壤结构和地面植被,可提高天然降雨入渗率,增加土壤含水量;②将30%以上的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在培肥地力的同时,用秸秆盖土,根茬固土,保护土壤,减少风蚀、水蚀和水分无效蒸发,提高天然降雨利用率;③采用免耕播种,在有残茬覆盖的地表实现开沟、播种、施肥、施药、覆土镇压等复式作业,简化工序,减少机械进地次数,降低成本;④改翻耕控制杂草为喷洒除草剂或机械表土作业控制杂草。目前,辽宁600万亩玉米田示范保护性耕作,据介绍,实施玉米保护性耕作省去了耕整地等多项作业费用,提高工效一倍以上。据辽宁省内各示范区测定表明,采用碎秆覆盖免耕模式的玉米保护性耕作,平均每亩节省作业费20-30元,增产粮食20-50公斤,亩增收节支100元以上。
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种机械化玉米宽窄行交互休闲种植技术模式,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不仅能够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能取得极其可观的经济效益,是一项极具推广前景的综合性技术。一、机械化玉米宽窄行交互休闲种植技术模式适耕地块及种植密度:地势较平坦、雨后不积水、适于机械化作业的耕地;平位面积内可增加保苗株数10%。二、机械化玉米宽窄行交互休闲种植技术具体方法:1、田间玉米秸秆覆盖或高留茬;2、等离子体种子处理;3、免耕(少耕)播种;4、化学灭草、生物灭虫;5、苗期深松追肥;6、机械收获秸秆覆盖或留茬。三、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所产生的效益1、社会效益:能有效提高生产率,抢墒播种;并缓解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压力,减少因秸秆焚烧带来的火灾隐患,减少土壤径流60%,水蚀80%左右,减少耕地风蚀60%,抑制沙尘暴的发生,推动土地集约经营和规模化经营。2、生态效益: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周边地区地表裸露,减轻风蚀强度,平均减少农田扬尘量50%左右,降低空气中浮尘含量,降低沙尘天气发生的强度和频率;减少耕地表土流失量40%-80%,减少土壤中有机质和氮、磷、钾等养分的流失,可持续提高土壤蓄水能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改善大气环境。休闲期土壤贮水量增加14%-17%,自燃降水利用率提高15%-19%,提高土壤肥力,土壤有机质年提高0.03%-0.05%,提高速效氮、速效钾含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3、经济效益:与常规播种方式对比,每亩可节种0.8公斤,可节肥3公斤,每亩可节约作业费用50元左右,三项合计可节省投入80元/亩。
上一篇: 红富士苹果修剪有哪些特点?
下一篇: 阳台花卉如何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