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短枝红富士幼枝修剪应以促为主:
由于短枝型品种易成花,决定了其修剪手段与长枝品种截然不同,长枝品种由于萌芽率高,成枝力强,枝势旺,成花难,在幼树期多以缓势修剪为主,一般强调多长放,早拉枝,以缓和枝势,促进成花,而短枝型品种在幼树期不宜过早拉枝,如拉枝过早,会影响树冠的扩大,在进入结果期前,应利用枝条直立生长的优势,促进形成健壮枝条,促进树冠的快速形成,一般不作拉枝处理,应在枝长达到或超过1.5米后拉枝较适宜。因而定植当年及第二年的修剪,以养条为主,对所发新梢一律不动,利用枝条直立生长的优势,促长壮枝,加速叶面积的形成,增加光合产物积累,为高产优质打好基础。定植第三年开始成花,对生长长度达到标准的枝条实行拉枝,改变顶端优势,分散营养,促生健壮短枝,为结果打好基础。由于短枝型品种短枝多,停长早,长枝少,常表现养分积累不足,因而应在生长季采用刻芽处理,刺激生长长枝,以利扩大叶面积,增加光合产物的积累。
二、短枝红富士修剪的关键是防衰弱:生产中应用的主要措施有:
1、疏除枝头30厘米以内的花芽:由于短枝型红富士成花容易,一般一个枝条从顶到基部均可成花,花多一方面会消耗大量营养,不利枝梢旺长,易衰弱,另一方面会抑制枝条扩展,因而在修剪时应将枝头30厘米以内的花芽疏除,以保证枝条的有效延伸和旺长。
2、破胎促萌:短枝型品种多停长早,枝短,叶面积小,所结果实膨大受限,不利果实膨大,生产中果个普遍较小,特别是进入盛果期后,很明显,生产中应注意促进枝条萌发,以扩大叶面积,增加光合产物积累,以提高大果的比例。在修剪时可采用破胎修剪的方法,每5-7芽留1 花芽,对其弱花芽破胎,一方面减少花芽开放耗养,另一方面可促生中短枝,增大叶面积,提高优质果率。
3、短枝型品种开角不宜过大:一般枝条的夹角与枝势成负相关,夹角越小,枝条越旺,夹角过大,则枝越衰弱,短枝型品种在进入结果期后,树势易衰弱,开角不宜太大,基角一般以60度,腰角以80度,梢角以70度左右为宜,防止拉枝太平,导致树势急剧衰弱,影响树冠的扩大及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4、控制枝量:枝量过多,势必造成养分分散,不利树体旺长,因而要严格控制枝量,亩枝量应控制在6-7万条,对多余枝应适当疏除,特别是应注意疏除过多的大枝及结果后的老化枝。
5、严控产量:短枝型品种成花容易,常易出现过量结果现象,结果过多是树势衰弱的最直接原因,生产中应通过产量的控制,以防止树势的衰弱,可通过控制花芽的数量来控制产量,这就要求进行细致化修剪,应将亩花芽量控制在1.5-2万个之间,按照25厘米左右的间距留花序,在坐果后,疏留单果,将亩结果数控制在1.5-2万个之间。
6、加大结果更新力度,防止结果枝老化:在短枝型品种进入结果期后,应通过对结过果枝的重回缩,刺激促生新枝,以替换老化结果枝,保持旺枝结果,为结果配备强有力的后备枝,严格按照三套枝修剪,掌握结果枝、成花枝、营养枝各占1/3左右,而且三类枝年年转化,防止结果枝组老化,提高短枝型品种结果的能力。
上一篇: 农机补贴新哪些政策?
下一篇: 什么是玉米保护性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