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只种植3-5亩地,每亩增收收100斤粮才挣100元钱,而外出打工相对挣钱更容易,因此忽略种地,忽略农业技术应用。存在技术推广一头热现象。
这种现象很普遍,现在基本上种地的都是妇女和老人。
对于粮食生产的区域来说确实存在这个问题,村子里都剩下老人和留守儿童了。但是对于设施果蔬等经济效益较高的生产区域来说,同样也存在类似问题,因为政府部门推广的都是较难推广的技术,农民们不太愿意接受。
是您的想法,还是农民的想法?周期长、效益低下是农业产业的根本情况,对于年轻一代的农民来说考虑这个问题比较多,所以才实行农业合作社,规模经营。不过上岁数的农民还是不愿意放弃耕地,有很多农民不远数十里来农业技术部门来咨询技术的,经传有缘人吧。
有,所以现在鼓励、提倡土地规模经营。
这是一种普遍现象,也正是我国农村、农业发展的一种社会状态。
有许多农民还是在乎种地的,自己的地理出了毛病还是着急的的,有的老农说种了一辈子地,地种的这么磕碜,不愿意让技术员看到,觉得没面子,这告诉我们,他们很在乎的,只是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种子农药等)无所适从。有头脑打算靠种地营生的大有人在,只不过机械化发展,需要不了那么多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其他行业去了。要对咱们的本职工作充满信心。
上一篇: 如何判断水稻是否缺氮?
下一篇: 一年一作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