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缩果病,又称枣萎蔫果病、枣雾蔫病等,是我国各大枣区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生缩果病的枣果首先在果肩或胴部出现黄褐色不规则变色斑,进而果皮出现水渍状、土黄色,边缘不清,后期果皮变为暗红色,收缩,且无光泽。果肉病区由外向内出现褐色斑、土黄色松软。病果吃起来味苦。果柄变为褐色或黑褐色。整个病果瘦小,于成熟前脱落。
缩果病的为害,主要是表现在果实上,严重时也为害新梢和叶片。该病一般表现为三种类型,即果面干斑型、果肉木栓型、果面锈斑型。在果园中,通常见到的主要是果面干斑型和果肉木栓型。果面干斑型果实感病的症状一般表现较早,多在落花后20天左右的幼果时开始发生。起初果面上有暗绿色或暗红色水渍状圆斑,并随着病害不断扩展,病部表面分泌出黄褐色粘液,皮下果肉呈半透明水渍状,之后果肉变褐至暗褐色,逐渐坏死、病部干缩、硬化、下陷、变畸型。重病果变小或在干斑处产生龟裂。果肉木栓型缩果病的发生,是在小幼果至果实成熟期陆续发病,通常沿果心线扩展,呈条状分布,果肉变褐呈海绵状。病果外观变化不大,仅果面略显凹凸不平。用手压时有松软感,红色品种着色早,容易裂果烂果落果。
下一篇: 香石竹基腐病的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