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危害症状:
主要在叶片上发生,也能侵染叶柄、茎及果柄。叶片发病,首先出现针头大小淡黄色病斑,后逐渐扩大变为红褐色突起,表皮纵裂,露出红褐色粉状的夏孢子堆。孢子堆由淡黄色渐变黄褐色,最后呈褐色。病斑周围有一个不太明显的黄色晕圈。叶片上的病斑,背面多于正面。被害植株多先从底叶开始发病,逐渐向上蔓延,叶色变黄,最后干枯脱落,整株枯死。
二、防治方法:
1、选种抗(耐)病品种中花17等。
2、因地制宜调节播期,合理密植,及时中耕除草,做好排水沟、降低田间湿度。改大畦为小畦。增施磷钾肥。
3、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病蔓及自生苗。
4、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洒95%敌锈钠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胶体硫150倍液、1:2:200倍式波尔多液、15%三唑醇(羟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667m2用对好的药液60-75L。喷药时加入0.2%展着剂(如洗衣粉等)有增效作用。第一次喷药适期为病株率50%,病叶率5%,病情指数小于2。遇大雨后要重喷。
花生锈病症状及防治措施:
一、症状:花生锈病在各个生育阶段都可发生,但以结荚期以后发生严重。主要侵染花生叶片,亦可为害叶柄、托叶、茎秆、果柄和荚果。叶片染病初在叶片正面或背面出现针尖大小淡黄色病斑,后扩大为淡红色突起斑,表皮破裂露出红褐色粉末状物,即病菌夏孢子。下部叶片先发病,渐向上扩展。叶上密生夏孢子堆后,很快变黄干枯,似火烧状。叶柄、托叶、茎、果柄和果壳染病夏孢子堆与叶上相似,托叶上的夏孢子堆稍大;叶柄、茎和果柄上的夏孢子堆椭圆形,长1~2mm,但夏孢子数量较少。
二、防治。(一)种子灭菌:用种子重量0.5%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二)发病初期喷施:1、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2、4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3、12.5烯唑醇2000倍液。
花生锈病主要侵染花生叶片,可为害叶柄、托叶、茎秆、果柄和荚果。叶片的背面初生疹状白斑,叶面呈黄色小点,尔后叶背面病斑变成淡黄色、圆形,随着病斑扩大,病部凸起呈黄褐色,表皮破裂,露出铁锈色的粉末,即夏孢子堆和夏孢子,病斑周围有一狭窄的黄晕圈。一般下部叶片先发病,然后向顶部叶片扩展。叶片密布夏孢子堆后,很快变黄枯干。病株较矮小,形成发病中心,提早落叶枯死。严重发病田后期,叶、茎秆干枯,呈火灼状。托叶上的夏孢子堆稍大,叶柄、茎和果柄上的夏孢子堆椭圆形,长1~2毫米。果壳上的夏孢子堆圆形或不规则形状,但夏孢子数量较少。
上一篇: 红花的繁殖方法有哪些?
下一篇: 甜玉米栽培技术要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