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蔬菜园艺 > 其他蔬菜 > 芦笋茎枯病与褐斑病的区别与防治? 其他蔬菜

芦笋茎枯病与褐斑病的区别与防治?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症状区别
1.病斑色泽:茎枯病病斑前期为水渍状,逐渐变为褐色小斑,再失水变为灰白色或灰褐色病斑,病斑颜色比较浅。褐斑病病斑前期为褐色,逐渐变为棕褐色或红褐色,病斑颜色比较深。
2.病斑形状:茎枯病为椭圆形或长椭圆形,病斑凹陷比较浅,在主茎上可形成很大的病斑,病斑边缘不清楚,慢性型病斑也不如褐斑病清楚。褐斑病为卵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在主茎上不能形成边缘不清楚大斑,病斑凹陷比较深。
3.危害程度:茎枯病菌可侵入到茎杆的髓部,前期将病斑刮去后皮层下还有病菌侵染危害的病斑痕迹,易造成病斑以内的组织腐烂,茎杆疏松、中空、折断、枯死;褐斑病不能侵入到茎杆的髓部,将病斑刮去后皮层下没有病菌侵染危害的病斑痕迹,不能造成病斑以内组织腐烂,茎杆比较坚硬、一般不会造成茎杆枯死,主要是造成拟叶发黄脱落。
4.侵染危害适宜温度:茎枯病以22~30℃为适宜,以24~26℃为最适宜,褐斑病适宜温度为27~32℃,在春季或秋季温度偏低的情况下基本不发病。
5.危害部位:茎枯病主要危害主茎和分枝,一般不危害拟叶。褐斑病以小分枝和拟叶受害比较严重。
m 6.病菌形态:茎枯病分生孢子器呈球形、扁球形或椭圆形,分生孢子梗单细胞,无色,长圆锥形,分生孢子单细胞、无色,纺锤形。褐斑病,分生孢子器呈盘状,分生孢子梗具有l~2个分隔,呈曲膝状,为淡褐色,分生孢子具有2~8个分隔,无色,为鞭状或丝状,下部较粗为钝圆形,上部渐尖细。
  二、防治措施
  1.防治芦笋茎枯病可选用50%的多菌灵500~600倍液,用于土壤消毒和发病期间的喷洒。或40%的茎枯灵乳油800~1000倍液喷雾。在发病初期7~10天喷1次,发病高峰期5~7天喷1次。
2.防治芦笋褐斑病时,因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复方多菌灵等药剂的效果很差,不要选用以上药剂防治。以选用30%灰斑王、20%苯扬粉等药剂交替防治为好。①在发病之前:可选用30%灰斑王500~600倍;20%苯扬粉500~600倍进行交替预防,在阴雨天气少、地上茎着生少、田间湿度低的情况下,间隔15天左右用药一次,一般用药1~2次;在高温高湿季节、留茎数量偏多的情况下,间隔10天左右用药一次,一般用药2~3次。②在发病初期:可选用30%灰斑王400~500倍;20%苯扬粉400~500倍进行交替防治,在阴雨天气少、地上茎着生少、田间湿度低的情况下,间隔7~10天左右用药一次,一般用药2~3次;在高温高湿季节、留茎数量偏多的情况下,间隔5~7天左右用药一次,一般用药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