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禽养殖 > 其他家禽 > 提高种蛋品质关键措施? 其他家禽

提高种蛋品质关键措施?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把好日常管理关,确保种禽健康高产

  种禽健康是提高种蛋品质的前提。以饲养管理来看,要保证种禽健康,除饲以搭配合理、营养全面的日粮,以及按防疫程序严格抓好防疫工作外,在生产中易被忽视的就是种禽的日常管理。这项工作多为重复性劳动,应按每日饲养管理工作的内容、顺序、时间制订出一日工作程序,把操作时间固定下来,严格执行,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这既有利于种禽的适应,又可防止工作的疏漏。具体来说,主要应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注意观察种禽群 主要观察种禽的精神状态,采食和饮水情况,粪便状况,产蛋量变化,呼吸道有无异常声音。从这些方面来了解种禽的健康状态和饲养管理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搞好卫生管理工作 每天打扫室内外卫生,涮洗水槽,清理食槽,定期清理粪便,对用品、地面、墙壁进行消毒。

  3、保持良好而稳定的饲养管理条件 种禽的饲养管理规程和环境条件在不同时期会有所不同,但在同一时期内应保持稳定,如喂料时间、捡蛋时间、温度变化、氨气浓度等,右有突然变化则会影响种禽的采食量、产蛋量,甚至健康。

  4.做好生产记录工作 做好生产记录,及时与生产标准对照,找出问题,以便及时对饲养管理措施进行修正。

  二、把好种蛋管理关

  加强种蛋管理,确保入孵前种蛋品质优良的措施主要有二:一是种蛋保存的时间不能过长。种蛋保存时间愈短,对胚胎生活力影响愈小,孵化率也愈高。一般产后7天内为合适,3~5天为最好。种蛋保存时间较长时,保存期间每天翻蛋一次或将蛋的钝端朝下放置,使蛋黄位于中心,防止与蛋壳粘连。二是种蛋保存的环境要适宜。种蛋要保存在专用库房里,库里应保持清洁、整齐、无灰尘、不得有穿堂风和老鼠。库里的温度最好在12℃~15℃,如果温度接近或超过23.9℃或低于0℃,孵化率均要下降,蛋库湿度以70%~80%为宜,湿度过小蛋内水分易蒸发,湿度过大易发霉。

  三、把好种蛋消毒关

  这是提高种蛋品质很有效的措施,很多疾病通过种蛋传染。因刚产出的蛋已被泄殖腔内细菌所污染,并且细菌分布在蛋壳表面。种蛋污染不但影响孵化率,而且传染各种疾病。因此,一要及时捡蛋,每天至少检4次蛋;二要及时对种蛋进行消毒,每个种禽舍最好都要设消毒柜,种蛋收集后马上消毒保存,否则30分钟后细菌即可通过气孔进入蛋内,这时再进行蛋表面消毒已经无效。消毒的蛋经贮存和运输后也有再被污染的可能,所以在孵化前一定要再次进行消毒。消毒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消毒方法是福尔马林熏蒸法:按每立方米空间用高锰酸钾15克,福尔马林30毫升熏蒸,温度25℃,湿度75%,在消毒柜(或孵化机)中消毒30分钟即可。对污染较轻的种蛋,可先用35℃~40℃消毒液清洗,消毒后尽快入孵。右用消毒液消毒,其温度必须高于蛋温,消毒液温度如果低于蛋温,则蛋的内容物遇冷收缩,蛋内产生负压,使蛋壳表面的物质通过蛋壳被吸入蛋内,其结果,不仅未能起到消毒作用,反而有害。这是一些鸡场夏季孵化率下降和臭蛋增多的原因之一。

1 精液品质的好坏是决定种蛋受精率的先决条件, 而种公鸡饲养条件的好坏又直接影响到精液的品质, 因此种公鸡的饲养管理非常重要。 如果说健康的鸡雏是养好种鸡的基础的话, 则育成期的充分运动则是保证公鸡质量的关键一步, 种公鸡从育雏时就应该加强体质锻炼, 有条件的鸡场最好到产蛋鸡舍之前一直平养种公鸡, 饲养密度不过大, 保证公鸡有充分运动的空间, 将来公鸡成鸡阶段的体质就好, 精液品质就好, 抵抗外界应激能力就强。 在进入成鸡舍之后, 为了减少争斗, 最好单独饲养, 一只一笼或两只一笼, 三只公鸡一笼会严重影响公鸡的精液品质。 在采精阶段, 人工采精对公鸡的应激很大,频繁的采精刺激常导致公鸡的食欲降低, 没有母鸡那样旺盛的食欲, 种公鸡的水槽应坚持每日擦洗干净,一日多次加入干净的清水。 饲料少放勤添, 不要发霉。在采精的开始阶段, 饮用补液盐、 宝矿维等电解质、 维生素类药物不减缓应激。 2 公鸡饲料的营养成分应支持低蛋白、高品质的原则,即公鸡的能量需要和母鸡基本一致,蛋白质水平要低于16%~18%的产蛋母鸡的营养水平,正常12%~14%的水平就可满足采精的需要。但品质要好,各种氨基酸的组成要合理,可以在饲料中加入一定量高品质鱼粉、鱼精粉等动物蛋白质饲料。 3 母鸡的饲养管理也很重要,种鸡应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尽量少用药物,第一次输精之前,饮用补液盐等来减缓应激。饲料中维生素的添加量很重要,种鸡的需要量大约是商品鸡的3~4倍。 所以这种鸡当应使用专用多种维生素,若用商品蛋鸡的多种维生素,维生素的剂量应加大到商品鸡3~4倍,特别是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D、维生素E等成分必须满足。 4 人工授精技术,公鸡在作用前应该训练采精,形成固定的采精反射。首先剪去公鸡泄殖腔周围的羽毛,便于收集精液,公鸡一般经过10d左右4~5次的采精训练后使可形成条件反射,同时做好精液品质的评定工作,如果精液过少或活力差, 便可以确定公鸡的取舍。人工授精之前公母比例在1:20为好。若公鸡体质好,单笼饲养的话,公母比例还可以大一些,采精和输精过程要求饲养员认真负责,动作不要粗暴,采精翻肛手法正确,用力合理,配合默契。一般在公鸡采精之前、母鸡人工授精之前都要停止饮水,保证公鸡的精液不被污染和翻肛时粪便污染,采用原精输精的鸡场,采出的精液一般要30min内输完,要在下午3点钟之后输精,这样能保证较高的授精率,刚开始输精时,输精任务重,可以加班加点进行, 不可提前输精,基本上保证每4d输精1次,首次输精必须连续输2d以上或首次加倍输精。每次输精时每只母鸡要0.025mL。 总之,为了保持较高的授精率,公鸡、母鸡的体质情况,饲养管理状况最为重要,这是保证较高的授精率和孵化率的重要前提,然后是规范的人工采精和授精技术,这是较高的孵化率的保证。

一、把好日常管理关,确保种禽健康高产

  种禽健康是提高种蛋品质的前提。以饲养管理来看,要保证种禽健康,除饲以搭配合理、营养全面的日粮,以及按防疫程序严格抓好防疫工作外,在生产中易被忽视的就是种禽的日常管理。这项工作多为重复性劳动,应按每日饲养管理工作的内容、顺序、时间制订出一日工作程序,把操作时间固定下来,严格执行,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这既有利于种禽的适应,又可防止工作的疏漏。具体来说,主要应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注意观察种禽群 主要观察种禽的精神状态,采食和饮水情况,粪便状况,产蛋量变化,呼吸道有无异常声音。从这些方面来了解种禽的健康状态和饲养管理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搞好卫生管理工作 每天打扫室内外卫生,涮洗水槽,清理食槽,定期清理粪便,对用品、地面、墙壁进行消毒。

  3、保持良好而稳定的饲养管理条件 种禽的饲养管理规程和环境条件在不同时期会有所不同,但在同一时期内应保持稳定,如喂料时间、捡蛋时间、温度变化、氨气浓度等,右有突然变化则会影响种禽的采食量、产蛋量,甚至健康。

  4.做好生产记录工作 做好生产记录,及时与生产标准对照,找出问题,以便及时对饲养管理措施进行修正。

  二、把好种蛋管理关

  加强种蛋管理,确保入孵前种蛋品质优良的措施主要有二:一是种蛋保存的时间不能过长。种蛋保存时间愈短,对胚胎生活力影响愈小,孵化率也愈高。一般产后7天内为合适,3~5天为最好。种蛋保存时间较长时,保存期间每天翻蛋一次或将蛋的钝端朝下放置,使蛋黄位于中心,防止与蛋壳粘连。二是种蛋保存的环境要适宜。种蛋要保存在专用库房里,库里应保持清洁、整齐、无灰尘、不得有穿堂风和老鼠。库里的温度最好在12℃~15℃,如果温度接近或超过23.9℃或低于0℃,孵化率均要下降,蛋库湿度以70%~80%为宜,湿度过小蛋内水分易蒸发,湿度过大易发霉。

  三、把好种蛋消毒关

  这是提高种蛋品质很有效的措施,很多疾病通过种蛋传染。因刚产出的蛋已被泄殖腔内细菌所污染,并且细菌分布在蛋壳表面。种蛋污染不但影响孵化率,而且传染各种疾病。因此,一要及时捡蛋,每天至少检4次蛋;二要及时对种蛋进行消毒,每个种禽舍最好都要设消毒柜,种蛋收集后马上消毒保存,否则30分钟后细菌即可通过气孔进入蛋内,这时再进行蛋表面消毒已经无效。消毒的蛋经贮存和运输后也有再被污染的可能,所以在孵化前一定要再次进行消毒。消毒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消毒方法是福尔马林熏蒸法:按每立方米空间用高锰酸钾15克,福尔马林30毫升熏蒸,温度25℃,湿度75%,在消毒柜(或孵化机)中消毒30分钟即可。对污染较轻的种蛋,可先用35℃~40℃消毒液清洗,消毒后尽快入孵。右用消毒液消毒,其温度必须高于蛋温,消毒液温度如果低于蛋温,则蛋的内容物遇冷收缩,蛋内产生负压,使蛋壳表面的物质通过蛋壳被吸入蛋内,其结果,不仅未能起到消毒作用,反而有害。这是一些鸡场夏季孵化率下降和臭蛋增多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