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调整播种期。 适期播种是争取小麦入冬以前积累养分,培育壮苗,保证小麦安全越冬,夺取小麦增产增收的一项重要的措施。播种过早或者过晚,都会导致小麦生长发育不良。一般情况下,我省淮北麦区的最适宜播种期为半冬性小麦品种在10月15日至20日,弱春性品种可以调整到10月20日至25日方为最佳。
2、控制播种量。 精量播种是创造合理群体结构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地力水平、不同时期、不同品种合理控制播种量,一定要改变盲目大播种量的陋习。一般情况下,高水肥地亩产在500 公斤左右的地块,半冬性品种适期播种每亩应在9至10公斤,弱春性品种每亩应播 10至12公斤。
3、 控制氮肥的使用量。 麦农要严格控制氮元素的用量,这是防止氮肥过剩导致植株旺长现象发生的最有效的措施。整地的时候要重点多用有机肥,有效的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在此基础上提倡大力配方施肥、配肥的时候要根据土壤的养分测定结果、根据产量目标确定氮肥的用量。例如,500~600公斤/亩的产量水平纯氮控制在每亩12~15公斤。
4、 镇压 镇压是麦田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对旺长麦苗适时进行镇压,可控制地上部分生长,促进地下根部发育生长。镇压的强度和次数不能千篇一律,根据苗情、墒情和长势决定,一般在冬前至拔节早期的麦田镇压2~3次,第一节间伸长后就不能镇压,以免损伤小麦茎叶。对墒情差、坷拉多、土壤龟裂、风干土层厚的麦田要镇压,旺长的麦田要镇压。镇压时做到露水不干不压,土地过硬不压,对地湿、盐碱地麦田不能镇压。
5、推广应用化控技术
化控技术是小麦生产中的一项新技术,在生产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有壮丰安、多效唑等。
根据旺长原因,小麦旺苗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播种过早形成的旺苗。幼苗叶片狭长、垂披,分蘖不足,主茎和一部分大蘖冬前幼穗分化即进入二棱期;这类旺苗往往先旺后弱,在冬季遇到-10℃,持续5小时左右的低温时,就会发生冻害。管理措施:适时镇压。通过镇压可抑制主茎和大蘖生长,控制徒长。镇压时要注意选择晴天,早晨有霜冻或露水未干时不能镇压,以免伤苗。镇压后及时划锄,并结合浇水,亩施碳铵15千克;必要时用0.2%~0.3%矮壮素溶液叶面喷施,也可抑制旺长,抗御冻害。
2.播量过大形成的旺苗。幼苗生长拥挤,个体发育差,分蘖很少。管理措施:先及时疏苗,建立适宜的群体结构,促进个体发育;再结合浇水,补充适量氮、磷速效肥,以弥补土壤养分的过度消耗。
3.肥水过量形成的旺苗。麦苗分蘖多,叶片宽大,田间郁蔽严重。管理措施:深锄断根。当麦苗主茎长出5片叶时,在小麦行间深锄5~7厘米,切断部分次生根,控制养分吸收,减少分蘖,培育壮苗。
4.品种选用不当形成的旺苗。一些春性及弱冬性品种播种过早,也会导致冬前旺长;这类旺苗冬季最易受冻。管理措施:在及早划锄、镇压的基础上,冬前壅土围根,或盖施“蒙头粪”,保护麦苗安全越冬。
上一篇: 胡萝卜播种后遇雨怎么办?
下一篇: 菊苣的生物学特性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