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芦灰霉病是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西葫芦的花、幼果、叶、茎或较大的果实。花和幼果的蒂部初为水浸状,逐渐软化,表面密生灰绿色霉,致使瓜萎缩、腐烂,有时长出黑色菌核。防治方法:①清除病残体。收获后期彻底清除病株残体,土壤深翻20厘注能上能下,将土表遗留的病残体翻入底层,减少大棚、温室的初侵染源。苗期、瓜膨大前期及时摘除病花、病瓜、病叶,带出大棚、温室外深埋,减少再浸染的病源。②加强栽培管理。注意保温,防止寒流侵袭。高温季节在大棚、温室内深翻灌水,并将水面漂浮物捞出,集中深埋或烧掉,保持大棚、温室清洁。③药剂防治。大棚、温室发病初期,可采用烟雾法或粉尘防治。烟雾法,用20%速克灵烟剂,每亩每次用药200-250克,或用50%农利灵烟剂,每亩每次250克,熏3-4小时。一般可傍晚熏烟,次晨打开门窗通风换气。粉尘法,于傍晚喷撒10%速灭克粉尘剂,或5%百菌清粉尘剂,或10%杀霉为粉尘剂,每亩每次用药1公斤,隔7-10天喷一次,连续或交替喷2-3次。大棚、温室或露地发病初期也可喷药防治。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扑海因(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65%抗霉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10天喷药一次,连喷2-3次,每次每亩喷药液50-80公斤。上述杀菌剂预防效果好于治疗效果,发病后用药,应适当加大药量。为防止产生抗药性,提高药效,最好将几种药轮换交替或复配使用。
发病条件:西葫芦灰霉病为真菌病害。病菌在土壤中越冬,通过茎、叶、花、果的表皮直接侵入植体,借助风雨、育苗及田间作业进行传播。在气温16―21℃、湿度90%以上时易发病。
主要症状:西葫芦灰霉病可危害叶、茎、花、果各个部位。受害部位呈水浸状软腐,萎缩,表面生有灰霉或灰绿霉层,有时还可以出现黑色菌核。
防治措施:加强田间管理,预防低温高湿;保护地可用10%速克灵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熏治,每亩用药250克;喷施10%杀霉灵粉尘或5%白菌清粉尘,每亩用药1000克;用10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喷雾。
上一篇: 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怎样利用犊牛初乳灌服技术提高犊牛成活率?
下一篇: 种植刘寄奴如何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