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蔬菜园艺 > 其他蔬菜 > 保护地蔬菜栽培的土壤环境特点 其他蔬菜

保护地蔬菜栽培的土壤环境特点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保护地栽培蔬菜是在人工建造的设施条件下进行栽培的k产方式。保护地条件下土壤系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土壤由开放系统变为封闭或半封闭系统,土壤环境条件和物质运动发生了相应变化。
1.土壤和空气湿度
大棚蔬菜土壤具有湿度大和不均匀两大特点。保护地土壤含水量一般在17%以上,占田间持水量80%以上,高于露地土壤湿度。保护设施内土壤蒸发和作物蒸腾到空气中的水分,除被设施吸收和逸出设施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凝结在较冷的塑料薄膜上,形成水雾或水滴,由于棚膜斜度的影响,滴落部位比较固定,造成局部土壤湿度大。保护地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与露地相比有很大差异。土壤水分运动主要有三种方式:水分入渗、水分蒸发和地表水径流。保护地条件下土壤水分主要来人工灌溉,由于灌溉频繁,有大量水分人渗。处于封闭状态的保护地土壤通过蒸发和蒸腾损失较少,大部分蒸发和蒸腾水分在大棚塑料薄膜上凝结形成水滴,重新进入土壤。保护地条件下不存在自然条件下的地表径流,只是灌溉水在地表的流动。保护地条件下水分的垂直运动占有较大的比重。
空气相对湿度大是保护地环境的一个主要特点。大棚空间小、温度高、蒸发量大、环境密闭,造成大棚出现高湿。大棚内空气湿度超过90%的时间经常在每天8-9h以上,夜间、阴天和低温时,空气相对湿度经常达到饱和状态。
2.土壤温度
自然条件下的北方露地土壤,在冬季形成不同厚度的冻土层,黄河以北的冻土层厚在20-100cm。大棚内土壤终年不冻,露地0-20cm地温降到一1.4°C时,室内的温度在12°C以上。土壤温度较高,土温变化趋缓。大棚内地温的提高,有利于蔬菜体内物质积累,能增加收益,但同时也会使硝化细菌的活性提髙,使土壤残留的硝态氮含量增加。此外,土壤接收紫外线照射减弱,自然消毒作用减弱,土壤病虫害容易发生。地温的变化,导致土壤各种生物活动的变化以及土壤生态特性的变化。
3.土壤气体
土壤气体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壤的发生发育、土壤中生物活动和各种养分的转化,起重要作用。土壤中co2、02由于受到设施障碍,与大气进行交换的速度和强度减弱,影响根系呼吸。保护地土壤空气与露地土壤相比具有以下特点:水蒸气含量高、二氧化碳含量高、氧气含量低、氨和各种还原性气体含量髙。
4.物理性状
设施土壤与陆地土壤相比,耕作层结构性好,持水性强,有益于蔬菜的生长,但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非活性孔隙比例相对降低,耕作层浅,土壤通气透水性差,物理性状不良,成为限制产量的障碍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