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蚜在我国南部棉区一年发生20~30代,北部棉区一年发生10~20代,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棉蚜以卵在木槿、石榴、花椒和冬青四大越冬寄主上越冬。棉蚜有有翅蚜和无翅蚜之分,产生有翅蚜的主要原因有:
①群体拥挤;
②营养恶化;
③气候条件不适合;
④越冬寄主与乔居寄主间转移。
棉蚜的迁飞是有规律的,从迁飞性质不同可分为3种:
①由越冬寄主向夏寄主迁飞;
②夏寄主间的迁飞;
③由夏寄主向越冬寄主迁飞。有翅蚜有趋黄色的习性。
1、农业防治
⑴种植抗虫品种是防治棉花蚜虫的有效措施,如种植372等。
⑵间作套种,可以增加天敌的种类和数量,控制蚜虫为害。如棉麦套种;棉花与绿豆、绿肥等间作;插花种植玉米、油菜、高粱等诱集作物。
⑶水旱轮作可以减轻棉蚜的发生。有条件的地方实行棉花和水稻轮作。
⑷处理越冬寄主,减少早春蚜源。一般在棉苗出土前,清除棉田内外杂草。有可能对花椒、石榴、木槿和冬青四大棉蚜越冬寄主进行药剂治理,可减轻棉田蚜量。
2、药剂防治
⑴拌种
棉花播种前按亩用种子量与3%呋喃丹颗粒剂1.5~2千克,混拌均匀,或用铁灭克(也叫涕灭威)拌种,每亩用有效成分50克,能控制蚜害40~50天。用3911(甲拌磷)乳剂或颗粒剂、种衣剂拌种,效果也很好。
⑵滴心和涂茎防治蚜虫
用40%氧化乐果乳剂或40%久效磷或50%甲胺磷乳剂稀释80~100倍,用喷雾器将药液滴在棉苗顶部能控制蚜害。
用40%氧化乐果乳剂或40%久效磷或50%甲胺磷乳剂、聚乙烯醇和水,按1:0.1:5的比例配制成涂茎剂,用类似毛笔的器具,将药液涂在棉花茎上紫绿相间部位,防蚜虫效果可达90%以上。
⑶喷药防治
用50%久效磷、50%辛硫磷、40%氧化乐果、40%毙蚜丁、35%伏杀蚜、50%磷胺等药剂稀释1000~1500倍喷雾。
麦蚜的越冬虫态及场所均依各地气候条件而不同,南方无越冬期,北方麦区、黄河流域麦区以无翅胎生雌蚜在麦株基部叶丛或土缝内越冬,北部较寒冷的麦区,多以卵在麦苗枯叶上、杂草上、茬管中、土缝内越冬,而且越向北,以卵越冬率越高。从发生时间上看,麦二叉蚜早于麦长管蚜,麦长管蚜一般到小麦拔节后才逐渐加重。
麦蚜为间歇性猖獗发生,这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麦长管蚜喜中温不耐高温,要求湿度为40%~80%,而麦二叉蚜则耐30℃的高温,喜干怕湿,湿度35%~67%为适宜。一般早播麦田,蚜虫迁入早,繁殖快,为害重;夏秋作物的种类和面积直接关系麦蚜的越夏和繁殖。前期多雨气温低,后期一旦气温升高,常会造成小麦蚜虫的大爆发。
1.农业防治
⑴合理布局作物,冬、春麦混种区尽量使其单一化,秋季作物尽可能为玉米和谷子等。
⑵选择一些抗虫耐病的小麦品种,造成不良的食物条件。播种前用种衣剂加新高脂膜拌种,可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不影响萌发吸胀功能,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
⑶冬麦适当晚播,实行冬灌,早春耙磨镇压。作物生长期间,要根据作物需求施肥、给水,保证NPK和墒情匹配合理,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雨后应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在孕穗期要喷施壮穗灵,强化作物生理机能,提高授粉、灌浆质量,增加千粒重,提高产量。
2.药剂防治
1,种子处理:60%吡虫啉格猛FS、20%乐麦拌种,以减少蚜虫用药次数;
2,早春及年前的苗蚜,使用25%大功牛和除草剂一起喷雾使用;
2,穗蚜使用25%大功牛噻虫嗪颗粒剂和5%瑞功微乳剂混配或单独使用;
上一篇: 油桃修剪方法有哪些?
下一篇: 如何判断市售猪肉是否为注水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