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薯类作物 > 马铃薯 > 马铃薯软腐病症状及防治措施? 马铃薯

马铃薯软腐病症状及防治措施?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发病症状:

茎部染病多始于伤口,再向茎干蔓延,后茎内髓组织腐烂,具恶臭,病茎上部枝叶萎蔫下垂,叶变黄。叶染病近地面老叶先发病,病部呈不规则暗褐色病斑,湿度大时腐烂.;块茎染病多由皮层伤口引起,初呈水浸状,后薯块组织崩解,发出恶臭。

传播途径:

软腐病是细菌性病害,常见病原是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变种和黑胫病欧氏杆菌变种,这两种病原属厌气细菌,易在水中传播。地温在20℃~25℃或在25℃以上,收获的块茎会高度感病。通气不良、田里积水、水洗后块茎上有水膜造成的厌气环境,利于病害发生发展。一般从其他病斑进入,形成二次侵染、复合侵染。早前被感染的母株,可通过匍匐茎侵染子代块茎。施氮肥多也提高感病性。

防治方法:

(1)加强田间管理,注意通风透光和降低田间湿度。

(2)及时拔除病株,并用石灰消毒减少田间初侵染和再侵染源。

(3)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73%农用链霉素30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5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百菌通500倍液,20%噻菌铜SC5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3~4次。

一、为害症状

  软腐病一般发生在生长后期收获之前的块茎上及储藏的块茎上。被侵染的块茎,气孔轻微凹陷,棕色或褐色,周围呈水浸状。在干燥条件下,病斑变硬、变干,坏死组织凹陷。发展到腐烂时,软腐组织呈湿的奶油色或棕褐色,其上有软的颗粒状物。被侵染组织和健康组织界限明显,病斑边缘有褐色或黑色的色素。腐烂早期无气味,二次侵染后有臭气、黏液、黏稠物质。

  二、传播途径

  软腐病是细菌性病害,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变种和黑胫病欧氏杆菌变种是软腐病的常见病原。这两种病原属厌气细菌,易在水中传播。软腐病的侵染循环与黑胫病相似。一般易从其他病斑进入,形成二次侵染、复合侵染。早前被感染的母株,可通过匍匐茎侵染子代块茎。温暖和高湿及缺氧有利于块茎软腐。地温在20℃~25℃或在25℃以上,收获的块茎会高度感病。通气不良、田里积水、水洗后块茎上有水膜造成的厌气环境,利于病害发生发展。施氮肥多也提高感病性。

  三、防治方法

  1、加强田间管理,注意通风透光和降低田间湿度。

  2、及时拔除病株,并用石灰消毒减少田间初侵染和再侵染源。

  3、避免大水漫灌。

  4、喷洒50%百菌通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