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菌核病主要危害茎基部和果实,也能危害茎蔓和叶,在黄瓜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生。茎染病,发病部位主要在茎基部和茎分杈处,发病初始产生水浸状斑,扩大后呈淡褐色,病茎软腐纵裂,病部以上茎蔓和叶凋萎枯死。湿度高时病部长出一层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受害后茎秆内髓部受破坏,发病末期腐烂而中空,剥开可见白色菌丝体和黑色菌核。菌核鼠粪状,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早期白色,以后外部变为黑色,内部白色。果实染病,发病初始在幼果脐部呈水浸状腐烂,果表长白色棉絮状菌丝并形成黑色粒状菌核。叶片染病,初呈水浸状斑,扩大后呈灰褐色近圆形大斑,边缘不明显,病部软腐,并产生白色棉絮状菌丝,发病严重时产生黑色鼠粪状菌核。
一般情况下,镰刀菌枯萎病只在蔓上流胶;黑星病这种病害发生较少,而且,一般瓜条上还伴随着暗绿色的凹陷斑,表面长出灰黑色的霉层,而病部呈疮痂状;炭疽病和蔓枯病都会在瓜条或者叶片上容易出现流胶。蔓枯病在叶片上的表现症状为:圆形或者自叶缘向内呈“V”形的淡褐色斑,后期病斑易破裂,病斑上生有黑色小点。
上一篇: 香菜的食用好处有哪些?
下一篇: 怎样除去蔬菜大棚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