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小麦 > 小麦引种应注意什么问题? 小麦

小麦引种应注意什么问题?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小麦是我县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其推广种植品种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我县的粮食安全和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而引进优良小麦品种,提高小麦良种的生产覆盖率,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在引种小麦新品种时,首先应确定正确的引种目标;其次应遵循小麦引种的一般规律,科学组织试验、示范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再次应实现良种良法配套推广,才能提高引种的效率和质量;此外,引种应坚持按程序依法进行,克服乱引乱调现象。只有把握住以上几大要点,才能实现小麦引种工作的目的性、合法性、科学性和可靠性。   

    一、确定符合生产需要的小麦引种目标确定引种目标是开展小麦引种工作的前提。  

  首先引进小麦新品种应考虑品种的丰产性能和增产潜力;其次应考虑品种的抗病性能,尤其是抗条锈病、白粉病能力,保证所引进品种能抗病增产;再次应考虑引进品种品质,重点是商品品质和加工品质(出粉率、湿面筋含量等),只有优质品种才能提高小麦生产的附加值,延长小麦产业链;此外还应考虑引进品种的株型、抗倒性、生育期、穗型、脱粒性及耐旱力等因素,确保引进的小麦品种具有丰产、优质、抗逆、综合性状较好等多重目标,只有所引品种同时满足以上多个目标,引种工作才会成功。  

   二、正确把握小麦引种的一般规律  

  小麦是低温长日照作物,即需要较低的温度和较长的日照时间才能通过春化阶段。因此,其引种应把握的要点是:同一生态区域或相接近的生态区域引种容易成功。为此,在小麦引种过程中,应认真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充分分析引种地和引入地生态环境的差异,尤其是温度、日照的差异情况,同时要考虑到品种生态类型和生态适应能力,做到在地区间气候越相近,引种成功的概率越高,如我县当前推广的小麦品种几乎为鄂川豫选育的品种,北方小麦品种在我县引种成功的机率较小;其次要注意相近纬度进行引种,因为纬度不同,温度和日照就会形成差异;第三要考虑海拔因素,海拔高度不同,温度差异会变化,光照强度也明显不同,品种的适应性也随之发生变化;第四要结合引入、引出地间生产条件和耕作制度等差异,注重引入品种的生产需求适应能力(如间套作等)。  

  三、坚持依法按程序进行引种  

  当前,我县种子产业已进入法治化管理阶段,在小麦新品种引进过程中,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植物检疫条例》和《四川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坚持依法按程序引种。  

  四、开展新品种试验、示范,检验引种的有效性  

  引进小麦品种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推广,因此,在引进小麦新品种时,一定要坚持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三步走”的原则。第一步,根据我地小麦引种目标需要引入新品种,在当地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布点,进行对比观察试验,比较引入品种的综合性状优劣,并做好详细地调查和资料记录;第二步,将观察试验中表现优良、有突出特点的苗头品种(如产量高、抗条锈病力强、品质优良等),送省级品种审定委员会,参加省级引种试验;第三步,在省级引种试验中表现突出的品种,于下年扩大种植,即在拟引进地进行较大面积的示范,经过连续三年以上的试验观察比较,对所引进的品种在多个不同的生态条件和耕作制度下做出综合的鉴定,以客观、准确地评价引入品种的适应能力和生产使用价值,对表现突出的优良品种,在报请品种审定机构进行认种认定,取得合法推广权后,再进行大面积推广。  

   五、引进优良品种必须良种良法配套推广  

  当前,我县农民对推广使用小麦新品种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但时常由于其不了解新品种的配套栽培要点,而难以发挥优良品种的增产增收效果。因此在引进小麦新品种进行试验鉴定的同时,应注意研究该品种的生物学特征和栽培管理的特殊要求,制订符合该品种特点的栽培技术要点;并充分利用大面积推广前精心组织实施的示范田块、中心示范片进行宣传,带动和辐射周边地区;在小麦供种季节通过印发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宣传资料,利用形式多样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让农技干部和种植农户充分认识品种习性和栽培管理关键点,为品种良种良法配套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