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小麦 > 小麦生长后期如何提高单粒重 小麦

小麦生长后期如何提高单粒重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是气温。小麦灌浆的适宜温度为20℃-22℃,高于25℃灌浆速度变慢,后期干热风对粒重影响很大。

  二是光照。光照充足有利于光合作用,有利于灌浆,光照不足,阴雨连绵,光合作用下降,有机物质生成少,不利于灌浆。

  三是水分。土壤水分状况与粒重关系密切,特别是耕层以下的水分,20-50厘米土层含水量在16%-18%有利于灌浆,0-20厘米表墒对粒重影响较小。

  四是养分。小麦生育后期仍需要一定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缺氮易早衰,灌浆不足,氮素过多易贪青晚熟,磷参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过程,并对碳水化合物向籽粒的运输有促进作用,钾能促进小麦对氮素的吸收与转化,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加强水肥管理,促进灌浆;进行一喷三防,注意防治病虫害;成熟期10天不要浇水,不要让土壤水分过大,否则影响千粒重。

保证小麦开花至成熟阶段有较长时间的光合高值持续性,延续小麦早衰是提高小麦粒重的途径。

一、狠抓后期浇水:小麦生长后期气温高,雨水少,蒸发量大,植株对水分比较敏感,此期耗水量占全生育期的1/3。所以后期浇水时防止小麦早衰和增加粒重的一项关键措施。一般情况下,应在浇好抽穗扬花水的基础上,浇好灌浆水,并注意保持灌浆期土壤有充足的水分。

二、及时防治麦蚜:小麦灌浆期经常发生蚜害。

三、进行叶面喷肥:搞好叶面喷肥对增加粒重有着直接影响。叶面喷肥的时间,在阴天或晴天的早晨和傍晚喷施,效果较好。应避免在烈日高照时喷施,遇雨后应及时补喷。

四、加强病害防治:锈病、白粉病等是小麦后期常发生的病害,对千粒重的影响很大,必须加强防治。 此外,还要注意适时收获。一般要在小麦蜡熟,即在植株基部叶片及穗部已呈黄色,叶鞘基部尚有余绿,胚乳变硬呈腊质状时进行收获,才能获得较高的千粒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