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苗猝倒病
1、症状:从种子发芽到幼苗出土前染病,造成烂种、烂芽。出土不久的幼苗最易发病,茎基部出现水渍状黄褐色病斑,绕茎扩展1周后病部缢缩成线状,表皮脱落,使幼苗虽依然青绿却已折倒,故称为猝倒病。最后,病苗腐烂或干枯。苗床湿度高时,病苗或临近土表长出一层白色棉絮状菌丝体。
2、防治方法:①严格选择营养土,采用新法育苗:要选择地势高、背风向阳、排水方便、土壤肥沃的田块设苗床;不用带菌的旧床土、菜园土和庭院土;选用草灰营养土或无病菌新土,施足腐熟基肥。②播前苗床土壤消毒:可用福尔马林消毒,按每平方米床土用30毫升40%福尔马林,兑水100倍喷洒,然后用塑料薄膜将床土表面盖严,闷4-5天后除去覆盖物,耙松放气2周以上进行播种。③种子消毒:播种前用55℃温水浸泡种子10-15分钟,经催芽后播种。④加强苗床管理:播前一次灌足底水,出苗后尽量不浇水,必须浇水时一定选晴天喷洒或小水勤浇,防止大水漫灌。根据天气情况充分利用设施特点,增强光照,促使幼苗生长。⑤药剂防治:一旦苗床发病,应及时把病苗和邻近病土清除,并尽快提高地温,撒干土或草木灰,降低土壤湿度。及时喷药,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应注意喷洒幼苗嫩茎和发病中心附近病土。严重病区可用上述药剂兑水50-60倍,拌适量细土或细沙在苗床内均匀撒施。
菜苗立枯病
1、症状:幼苗出土后即可染病,但多发生在育苗的中后期。病苗茎基部产生椭圆形暗褐色斑。初期病苗白天或中午萎蔫,夜晚至翌晨可恢复正常。病斑逐渐凹陷,扩展后绕茎一周,幼茎基部干缩,地上茎叶枯死。潮湿时,病斑出现褐纹或长有稀疏的蛛丝状菌丝,灰褐色。此病病部菌丝不明显,而区别于猝倒病。
2、防治方法:苗床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松土和注意通风换气;发病重的苗床要立即打药,防治方法与菜苗猝倒病相同。
菜苗灰霉病
1、症状:病菌多从幼苗子叶、下部真叶及衰老叶片开始侵染。子叶感病开始褪绿发黄,逐渐变褐坏死至腐烂,表面生有灰霉。真叶病斑多呈“V”字形扩展,初呈水浸状,后呈浅褐色至黄褐色,高湿时腐烂。幼茎多从叶柄基部开始发病,呈不规则水浸斑,很快变软腐烂,易倒伏。本病特征为病势发展快,低温高湿时易产生灰霉层。
2、防治方法:苗床及其管理同菜苗猝倒病。根据其发生特点还应采取以下措施:①注意苗床卫生和表面灭菌:彻底清除前茬病残落叶,育苗前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均匀喷雾,对苗床土壤进行灭菌消毒。②清除病苗和控制湿度:发现病苗应及时、细心地拔除,放入塑料袋内妥善处理,并喷药保护。同时注意苗床的湿度。③选用高效药剂:发病初期可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或65%抗霉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
菜苗根腐病
1、症状:主要为害幼苗根部和根茎。病部初为水渍状,后呈浅褐色至深褐色腐烂,根茎不缢缩;其维管束变褐色但不向上发展,可与枯萎病相区别。后期病部多呈糟朽状,仅留丝状维管束。初发病时菜苗似缺水状,中午萎蔫,早晚恢复正常,随着病情发展逐渐不能恢复而枯死。
2、防治方法:结合菜苗猝倒病和立枯病的防治方法,根据本病发生特点还应采取以下措施:①苗床管理:适当浇水,注意勤松土,增强床土的通透性。适当缩短蹲苗期,做好地下害虫防治工作。②苗床施药:发病前期或发病初期,可用10%双效灵水剂200-3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喷洒苗床防治。
菜苗沤根
1、症状:幼苗和大苗发生沤根时,不生新根和不定根,根皮呈锈褐色,逐渐腐烂。菜苗叶片变薄,在阳光下萎蔫,逐渐整株死亡。沤根苗在茎基部和根部不产生病斑和霉状物,没有根毛;主根和须根腐烂,可与猝倒病、立枯病等区别。
2、防治方法:与菜苗猝倒病防治方法①和④相同。发生轻微沤根后,苗床加强覆盖增温,及时松土,促进菜苗发新根。夏季应在塑料棚或防雨棚内育苗,以降低地温,防止雨后土壤板结。
上一篇: 瓜蚜的发生特点?
下一篇: 给猪打防疫针应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