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种植水草湖泊和网围内水草的多少,不仅直接影响河蟹的数量、规格和品质,而且关系到网围养蟹能否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其方法是用网片将网围一分为四,湖泊网围生态养蟹先用1/4水面放养蟹种,另3/4水面种植水草。目前,生产上大多种植伊乐藻、金鱼藻、轮叶黑藻和苦草。水草秧苗的培育方法同池塘养蟹。待水草长至50厘米左右,撤去分隔网片,使河蟹进入水草区即可。 (2)蟹种放养蟹种要求无病无伤,体质健壮,规格整齐。蟹种购来后,用0.01%的新洁而灭或30克/升的食盐水浸泡10~15分钟,以防治病害的发生,提高成活率。有条件的最好用当地的蟹苗自己培育蟹种,蟹种以3月水温在10℃左右放养最好。此时气温低,运输成活率高,放养规格为80~200只/千克的越冬蟹种。通常每亩水面放养200~400只蟹种。网围养蟹一般都采用鱼蟹混养。鱼种放养仍按常规进行,但禁放草食性鱼类,增放一部分鲫和鲢、鳙鱼,以缓解鱼蟹的食饵竞争。 (3)增投饵料围网养蟹仅仅依靠天然饲料不能满足河蟹的生长发育需要,因而应注意饲料的补充。对养殖区域内的水草、螺类等进行适当保护,保持生态平衡,避免掠夺式利用。投喂的小鱼虾、螺蚌肉、动物下脚料、谷类和饼类等要新鲜,严禁腐败变质。要根据水温、天气、天然饵料的多少及河蟹摄食情况等灵活掌握投饲量,一般日投喂量为河蟹总重的3%~5%。投喂应多点投喂,保证都能吃到饲料。 (4)注意水质管理围网养蟹的水质管理,主要是注意清除污物、腐烂的水草等。平时要注意清扫围网,防止网眼堵塞,影响水体交换。另外,由于围网养殖在浅水区进行,有时会出现水草过于旺盛、密集,影响水体交换的现象,此时应注意清除过多的水草。若清除难度较大,可每隔20~30米开设一条宽2米左右的通道,以保证水草交换畅通。 (5)加强病害防治夏季高温季节,蟹易得病,每15~20天可在蟹较集中的区域,泼洒15~20克/米3的生石灰水防病。平时注意观察,发现疾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 (6)严防逃逸围网设置一定要牢固,一般应采用双层围网,每隔3~5米用木桩固定牢固,底部用直径15~20厘米的石笼踩入淤泥,上部要加盖网或塑料薄膜,以防河蟹逃出。养殖季节注意检查,看围网有无破损,木桩是否牢固,石笼是否移位,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特别是暴风雨过后及养殖后期,要特别当心,多注意检查,严防河蟹逃逸。 (7)适时捕捞湖泊网围养蟹,由于环境条件优越,生长比池塘快,性成熟也比池塘早,因此其生殖洄游开始也早。在长江中下游,一般9月中旬全部变成绿蟹。因此,通常在9月下旬开始捕捞。捕捞工具主要有地笼网、蟹簖等。捕出后的成蟹应放入暂养池暂养1~2个月后,再行销售。
1)种植水草湖泊和网围内水草的多少,不仅直接影响河蟹的数量、规格和品质,而且关系到网围养蟹能否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其方法是用网片将网围一分为四,湖泊网围生态养蟹先用1/4水面放养蟹种,另3/4水面种植水草。目前,生产上大多种植伊乐藻、金鱼藻、轮叶黑藻和苦草。水草秧苗的培育方法同池塘养蟹。待水草长至50厘米左右,撤去分隔网片,使河蟹进入水草区即可。 (2)蟹种放养蟹种要求无病无伤,体质健壮,规格整齐。蟹种购来后,用0.01%的新洁而灭或30克/升的食盐水浸泡10~15分钟,以防治病害的发生,提高成活率。有条件的最好用当地的蟹苗自己培育蟹种,蟹种以3月水温在10℃左右放养最好。此时气温低,运输成活率高,放养规格为80~200只/千克的越冬蟹种。通常每亩水面放养200~400只蟹种。网围养蟹一般都采用鱼蟹混养。鱼种放养仍按常规进行,但禁放草食性鱼类,增放一部分鲫和鲢、鳙鱼,以缓解鱼蟹的食饵竞争。 (3)增投饵料围网养蟹仅仅依靠天然饲料不能满足河蟹的生长发育需要,因而应注意饲料的补充。对养殖区域内的水草、螺类等进行适当保护,保持生态平衡,避免掠夺式利用。投喂的小鱼虾、螺蚌肉、动物下脚料、谷类和饼类等要新鲜,严禁腐败变质。要根据水温、天气、天然饵料的多少及河蟹摄食情况等灵活掌握投饲量,一般日投喂量为河蟹总重的3%~5%。投喂应多点投喂,保证都能吃到饲料。 (4)注意水质管理围网养蟹的水质管理,主要是注意清除污物、腐烂的水草等。平时要注意清扫围网,防止网眼堵塞,影响水体交换。另外,由于围网养殖在浅水区进行,有时会出现水草过于旺盛、密集,影响水体交换的现象,此时应注意清除过多的水草。若清除难度较大,可每隔20~30米开设一条宽2米左右的通道,以保证水草交换畅通。 (5)加强病害防治夏季高温季节,蟹易得病,每15~20天可在蟹较集中的区域,泼洒15~20克/米3的生石灰水防病。平时注意观察,发现疾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 (6)严防逃逸围网设置一定要牢固,一般应采用双层围网,每隔3~5米用木桩固定牢固,底部用直径15~20厘米的石笼踩入淤泥,上部要加盖网或塑料薄膜,以防河蟹逃出。养殖季节注意检查,看围网有无破损,木桩是否牢固,石笼是否移位,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特别是暴风雨过后及养殖后期,要特别当心,多注意检查,严防河蟹逃逸。 (7)适时捕捞湖泊网围养蟹,由于环境条件优越,生长比池塘快,性成熟也比池塘早,因此其生殖洄游开始也早。在长江中下游,一般9月中旬全部变成绿蟹。因此,通常在9月下旬开始捕捞。捕捞工具主要有地笼网、蟹簖等。捕出后的成蟹应放入暂养池暂养1~2个月后,再行销售。
上一篇: 种植豆角过程中如何防治豆角斑马?
下一篇: 禽结核病的临床症状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