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畜禽健康检查;二、疫苗质量检查;三、做好小群试验;四、选择适宜稀释液;五、做好消毒工作;六、注意观察接种反应。
一、备足器械及物品准备
包括注射器、耳标、足量的注射针头、75%的酒精(5%的碘酒)、脱脂棉、煮沸消毒器(或高压蒸锅)、抗过敏药品(0.1%肾上腺素、地噻咪松等)、免疫卡、免疫档案,规模养禽场最好配备连续注射器。
二、疫苗的保存
疫苗应存放在低温、避光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混悬苗(油佐剂苗)适宜保存温度为2℃-8℃,最高不超过15℃;冻干苗必须在0℃以下保存。
三、疫苗的使用
认真检查,严格三不用:即瓶塞松动、药瓶破损不用;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批号、无批准文号不用;超过有效期不用。
吸药前要严格按要求进行稀释,并充分摇均,避免沉淀出现离层。吸药时,要先用酒精棉球消毒瓶口,然后插入消毒过的针头,吸完药不要拔出针头,以备下次吸药。不得用注射疫苗的针头吸药,以防污染疫苗。已开瓶的疫苗最好当天用完,最迟在24小时内用完。防止反复冻融疫苗,疫苗空瓶要深埋或焚烧,不得随意丢弃。
四、注射疫苗前细观察
做到四不注射:体质过于瘦弱的家畜不注射、怀孕后期的母畜不注射、断奶前(特别是20日龄前)的仔畜不注射,正在治疗的病畜不注射。
五、疫苗注射方法及剂量
1、口蹄疫疫苗:深部肌肉注射,牛每头2ml-3ml,猪每头2ml,羊每只1ml。
2、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肌肉注射,断奶后三周龄以上的猪均按每头2ml注射。
3、禽流感疫苗:肌肉注射,雏鸡、鸽每只0.3ml;成鸡0.5ml;水禽每只1-1.5ml.
4、猪瘟:肌肉注射,20日龄断奶后仔猪每头2头份,60日龄以上每头4头份。
六、接种后观察及处置
接种疫苗后部分家畜可能出现减食、体温升高、肌肉震颤、心跳变慢、呼吸加快等过敏反应,症状轻者可不做处理;较重者可注射0.1%肾上腺素进行治疗;症状严重者的可配合输液、强心等措施进行治疗;孕畜有流产先兆的可注射黄体酮保胎,牛50mg-100mg/次,猪、羊15mg-25mg/次。
七、填写免疫卡、建立免疫档案
注射疫苗后,牛、猪、羊应每头填写一张免疫卡,并挂免疫耳标,家禽规模饲养场(户)一群或一栋舍填写一张免疫卡,散养户每户可填写一张免疫卡。同时,要按要求建立免疫档案一式三份,畜牧兽医局、乡镇畜牧办、村防疫员各备存档一份。
上一篇: 大葱紫斑病大流行的条件有哪些?
下一篇: 如何做好雏鸭的饲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