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H3):氨气是设施栽培中常发生的一种有害气体,主要来源于未经腐熟的畜禽粪便、饼肥等,在密闭的棚室内,这些有机肥经高温发酵会产生积累大量的氨气,另外,大量施用碳酸氢铵或地面撒施尿素也会造成氨气积累,当达到一定浓度(5-10ppm)后就会对葡萄产生毒害。氨气通过气孔侵入,首先危害幼嫩组织,如花、幼果、幼叶叶缘等。受害组织先变褐,后变白,严重时萎蔫枯死,症状常与高温伤害相似,极易混淆。预防措施:①棚室内施用的有机肥一定要充分腐熟。②尽量少施或不施碳酸氢铵,施用尿素或复合肥要开沟施入,并立即覆土。③在保证温度要求的前提下,及时开启通风口,通风换气。
2、(NO2):亚硝酸气体主要来源于不合理的施肥,在土壤特别是沙性较大的土壤中,连续大量施入硝酸铵等氮肥,亚硝酸向硝酸的转化就会受阻,而铵向亚硝酸的转化过程却正常进行,这样土壤中便积累了大量的亚硝酸,挥发后棚室内浓度达到2-3ppm时,则发生亚硝酸气中毒,通常是在施肥后一个月左右发生。亚硝酸气体通过叶片气孔侵入叶幼组织,先使气孔附近细胞受害,进而向海绵组织、栅栏组织扩展,使叶绿体结构被破坏而褪色,出现灰白斑,如果浓度过高则叶脉变成白色。预防措施:一是追施氮肥时要遵寻“少量多次”原则,且与土壤充分混合,施后及时覆土浇水。二是在日常管理中经常通风换气。三是土施适量石灰进行中合,一般每亩施100公斤左右,提高土壤pH值,防止亚硝酸气体化。
3、(SO2):二氧化硫主要来源是加温棚室使用的燃料燃烧不充分或燃料质量较差产生的,另外,未经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饼肥等在分解发酵过程中也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对人、对葡萄均有危害,一般二氧化硫浓度在3ppm左右并维持1小时以上时即可对葡萄造成损害。二氧化硫首先危害功能叶片,老叶和新叶受害较轻。受害症状是在叶片气孔多的地方出现斑点,接着褪色,浓度高时整个叶子像开水烫过似的。另外,棚室内湿度过大时,二氧化硫遇水形成亚硫酸,滴到叶子上能直接破坏叶绿体,使叶片受害。预防措施:除了不施用未经腐熟的有机肥外,加温棚室使用的燃料质量要好,保证充分燃烧,并且把烟排到棚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