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害症状 双斑萤叶甲的幼虫和成虫都能为害农作物,幼虫期生活在地下3—5厘米土中,取食作物的根部组织,为害不显著。成虫在玉米叶脉间啃食叶片表皮及叶肉,仅存上表皮和叶脉,形成带状在规则透明斑。严重时斑块相连,表皮干枯脱落,叶片支离破碎。玉米抽雄吐丝后,成虫群集取食小穗、花丝和苞叶。此时如发生数量大群聚为害,可将花丝大量咬断,使玉米雌穗不能授粉,结实率降低,对产量造成严重损失;灌浆初期成虫为害嫩粒,将部分籽粒吃掉,造成籽粒破碎,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 二、发生规律 双斑莹叶甲在我县每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第二年5月开始孵化,幼虫期30-40天。近年来,由于虫量大,幼虫也为害玉米的苗根和嫩茎。初羽化的成虫先在地边杂草上生活, 6月底至7月上旬转入玉米等作物田为害, 7—8月份进入为害盛期,一直延续到10月,成虫期3个多月。成虫有群集性和弱趋光性,日光强烈时会隐蔽在下部叶背或花穗中。春季湿润、秋季干旱的年份发生较重。种植密度大,田间郁蔽,通风透光性差,有利于该虫发生为害。 目前,我县早播田和水浇地玉米即将进入抽雄吐丝期,为避免产量损失,望及时防治。 三、防治要点 1农业防治。清理田间、沟旁、渠边杂草,消灭中间寄主。秋翻或春耕消灭越冬虫源。 2、药剂防治。用20%氰戊菊酯乳油,或20%高氯·马乳油、90%敌百虫乳油、10%氯氰菊酯乳油、或4.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于成虫盛发期喷雾,可有效控制为害。 注意:禁止使用高毒农药,喷药要在早晚进行,避免高温施药,防止中毒事故发生。 |
上一篇: 蜀葵有什么药用价值?
下一篇: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什么情况下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