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果树园艺 > 其他果树 > 发展蓝莓生产应注意哪些问题? 其他果树

发展蓝莓生产应注意哪些问题?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加强蓝莓优良品种的引进和选育工作:
吉林农业大学从美国等国家引进了一批蓝莓品种,并从中筛选出20余个优良品种,在生产中推广应用,然而,目前我国生产中应用的蓝莓品种和发达国家最新培育的品种仍有一定的差距,而且由于我国基本上没有开展蓝莓育种工作,使我们在品种的使用上和后续品种的培育上受到很大限制。
蓝莓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利用
加强蓝莓品种选育工作,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品种,而我国除了野生蓝莓产区获得认证外,人工栽培产区很难获得有机认证。美国和欧洲各国在长期的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完整的优质丰产技术,包括土壤改良与管理技术、合理施肥灌水、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引进这些技术并进行消化吸收,可以极大提高我国蓝莓的栽培管理水平。
新建的蓝莓生产基地首先应通过有机食品产地认证,积极筛选抗病品种,加强蓝莓病虫害的安全防治工作。逐步增加蓝莓有机产品的生产比例,以适应国际贸易市场的需求。引进先进的贮藏保鲜和果实加工技术。
蓝莓鲜果产品采后贮藏技术方面
此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尚未在生产中应用。蓝莓冷冻果和浓缩果汁的生产基本上采用20世纪80年代引进的工艺技术,无论是加工能力还是加工产品质量,都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IQF产品加工工艺在草莓等果实上普遍采用,但在栽培蓝莓中尚无系统研究或刚刚利用。蓝莓深加工产品很少,已供应市场的深加工产品主要是果酒类,而果酱、果汁产品只有少量供应市场。贮藏技术重点引进超低氧气调储藏技术,应用此项技术可使蓝莓鲜果的贮藏达到60天,超市的货架期达到14天。实现蓝莓鲜果全球市场的运输和销售。蓝莓加工技术的引进重点主要有IQF产品加工技术、果酱生产技术、色素提取技术、加工产品的品质和质量检测和管理技术。
合理调整蓝莓栽植区域和加工企业
加工业和栽植业发展协调是我国蓝莓产业化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应在我国蓝莓发展的重点地区,合理规划蓝莓栽植区域,根据不同栽植区域的产品特性、发展规模,配以相应的加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