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豆类作物 > 绿豆 > 绿豆高产栽培技术 绿豆

绿豆高产栽培技术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我们这里种植绿豆农户也很多,多是种植在沙区少雨地薄的地块上,栽培技术落后,请指教

绿豆由于其生育期短,适应性强,苗期生长快;也可与高秆作物如玉米、高粱间混作。绿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1、选地。绿豆适应性特强,一般砂土、山坡薄地。可种于田埂及间隙地等。绿豆忌连作。因连作病虫害多,品质差,更因有害微生物繁衍而抑制根瘤菌的发育。同时,绿豆也是重要的肥地作物,是禾谷类的优良前茬。所以,种绿豆要合理安排土地,实行轮作倒茬,最好与禾谷类作物如玉米、高梁、小麦倒茬,不宜以大白菜为前茬,一般相隔2—3年为好。  

2、整地。由于绿豆是双子叶作物,子叶出土,幼苗顶土能力弱,如果土壤板结或土坷垃太多,易造成缺苗断垄或出苗不齐的现象。因此,播种前,要求深耕细耙,精细整地,耙平土坷垃,使土壤疏松,蓄水保墒,防止土壤板结,上虚下实,以利于出苗实行轮作倒茬。

3、选用优良品种。选用粒大、皮薄、硬实率低、好煮易软、口感、丰产性能好的品种。  

4、适期播种。绿豆可以春播和夏播。春播在4月下旬到5月上、中旬。夏播在6月中、下旬,要力争早播。绿豆喜温,适宜的出苗和生长温度为摄氏15至18度,生育期间需要较高的温度。在8至12度时开始发芽。在开花结荚期间需要温度一般在18至20度最为适宜。温度过高,茎叶生长过旺,会影响开花结荚。绿豆在生育后期不耐霜冻,气温降至0℃以下,植株会冻死,种子的发芽率也低.

5、合理密植。绿豆的种植密度应随着品种特性、土壤肥力而定。一般应掌握早熟品种密,晚熟品种稀;直立型密,半蔓生型稀,蔓生型更稀;肥地宜稀,瘦地宜密;早种稀,晚种密的原则。绿豆一般早熟品种,低水肥地块的适宜密度为18—20万株,米间保苗11—15株.  

6、田间管理。为了保证绿豆在苗期生长整齐,群体发育良好,多现蕾多开花多结果,荚大粒多粒大,高产优质,要做到“六个及时”:①及时镇压。②及时查补苗。③及时间苗、定苗.④及时中耕除草。⑤及时灌水、排水防涝。绿豆是需水较多、又不耐涝、怕水淹的作物。绿豆幼苗期抗旱性较强,需水较少;花荚期是需水高峰期。此时,如遇干旱应及时灌水。但绿豆又怕涝怕淹。如苗期水分过多,会使根部病害加重,引起烂根死苗。后期遇涝,植株生长不良,出现早衰,花荚脱落,产量下降。因此,绿豆在雨季要排水防渍。⑥及时做好病害、虫害的防治。主要防治根腐病、病毒病及蚜虫、菜青虫等病虫害。

7、合理施肥。 绿豆的施肥原则,应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有机肥和有机肥混合使用;施足基肥,适当追肥的方针。施肥技术:绿豆的生育期短、耐瘠性强,其根系又有共生固氮能力,生产上往往不施肥,但为了提高中、低产地块的绿豆产量,应该增施肥料。一般亩施种肥磷酸二铵或氮、磷、钾复合肥10千克左右。绿豆追肥最好是在开花期结合封垄一起进行。每公顷可追施硝铵、尿素等氮肥40—60千克,硫酸钾100—120千克。较瘠薄的地块,在结荚期可进行根外追肥,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富尔655、绿风95、邦尔一遍丰等植物生长剂,增产效果较明显。在肥力较高的地块,苗期应以控为主,不宜再追肥,氮肥过多,会导致营养生长过旺,茎叶徒张,田间荫蔽,植株倒伏,落花落荚严重,降低绿豆的产量。绿豆根瘤菌虽有固氮能力,但增施农家肥和磷、钾肥,有明显增产效果。施农家肥可在播种前一次施人,施后耕翻人土。如来不及施底肥,在生长前期即分枝、始花期,要施人一定数量的氮、磷肥,以增强根瘤菌固氮能力和增加花芽分化。增施有机肥,接种根瘤菌,改进施肥方法,提高化肥的利用率,据有关报道绿豆根瘤菌能供给的氮可达绿豆所需要总氮量的50%—70%。所以接种根瘤菌是非常经济有效的增产措施之一。  

8、及时收获。绿豆成熟参差不齐,应根据情况随熟随采。大面积种植情况下常需一次收获,则应以绿豆全部荚果的2/3变成褐黑色为适时收获标志。在高温条件下,成熟荚果易开裂,应在早晨露水未干或傍晚时收获。采收的豆荚经晒干、脱粒、清选后即可入仓贮藏或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