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奶仔猪指从断奶到四月龄的猪。仔猪出生后四月龄到配种前准备留作种用的猪是后备猪。养好断奶仔猪的目标是全活、全壮并获得较高的目标增重,为后备猪和育肥猪打好基础。
为减缓仔猪断奶后受到的刺激,在饲养管理上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饲料过度:仔猪断奶后来1—2周内应继续喂给哺乳期的补料,并添加适量的抗生素、维生素和氨基酸,以减轻应激反应,之后逐渐过渡到吃断奶仔猪料。
(2)环境过渡:为避免转圈对仔猪所产生的应激,可采用圈饲养的方式。原圈培育到一定的时间,再转圈分群。为避免并圈分群后的不安和相互的咬斗,应在分群前3—5天让仔猪同槽进食,一起活动,然后根据仔猪的性别、个体大小、吃食快慢等特点进行分群,同时注意保持适宜的圈舍温度(22℃左右),通风良好,干净卫生,重视运动和日光浴。
(3)饲养制度过渡;仔猪断奶后15天内,应按哺乳期的饲喂方法和饲喂次数进行饲喂,避免停食过长,使仔猪下次采食过量而影响消化,以后逐渐减少饲喂次数。
(4)调教管理:刚断奶转群的仔猪,吃食、卧位、饮水、排泄的区域都未形成固定位置,应加强调教训练,使其形成固定的卧位和排泄区域,保持栏内卫生。训练的方法:排泄区的粪便暂不清理,诱导仔猪来排泄,其他区域的粪便及时打扫干净。对不到排泄区内排泄的仔猪进行哄赶,坚持5—7天即可建立起固定的吃、睡、泄的位置。
(5)可添加部分微生态制剂和限量饲喂,减少断乳腹泻。断奶仔猪由于饲料补给和环境的突然变化,仔猪肠道中的大肠杆菌的数量加导致腹泻,在断奶仔猪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可提高日增重和饲料报酬。另外,刚断奶的仔猪开始拒绝采食,饿急了又过量采食而言导致腹泻,为避免可断奶的几天内采用少喂勤添的办法避免腹泻。
幼仔猪冬春断奶时,由于天气寒冷,再加上在饲养管理上的急剧变化,使幼仔猪一时很难适应,以至于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或死亡。为了使农民朋友养好幼仔猪,这里提醒农民朋友在饲养幼仔猪时注意以下几点:
一、猪舍要保温防寒。
猪舍建造要座北朝南,背风向阳,最好在猪舍北墙设防风帐;舍前运动场上部用塑料布棚架覆盖;舍门要牢固,密不透风;舍炕要铺有干土或垫草,以备幼仔猪做窝取暖;猪舍要保持干燥,如果天气阴冷或室外湿度大,可在运动场地面撒一层干草木灰;猪舍要经常打扫,定期清除粪便。
二、喂养要科学。
要给幼仔猪饲喂适口性好、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饲料。刚断奶的幼仔猪,要饲喂富含蛋白质的精饲料,日粮中蛋白质含量不可低于15%。有条件的还可适量补喂一些豆浆、粉浆、牛奶、奶粉等流汁饲料。幼仔猪断奶1个月后逐渐减少精饲料的饲喂量,适当加喂一些细糠和青菜。饲料要多样化,最好使幼仔猪冬春不断青菜。混合饲料要用热水搅拌成干粥状饲喂。饲喂要采用“少喂多餐”的方式,日喂4—5次,每次喂8成饱,晚上8—9时喂一次夜食,夜食要让猪吃饱吃好。饮水要充足,保持清洁,最好用温热水。
三、强化管理措施
——适时分群。为了防止环境条件的急剧变化使幼仔猪产生应激反应,幼仔猪断奶后要坚持移母不移仔的原则,把母猪调离原舍,小猪在原舍饲养20—30天,这期间应根据小猪的个性、大小、吃食等情况进行合理并群,每群以10—15头为宜。注意要把体弱的小猪编成一群,以便于特殊照顾。30天后再转入育肥猪群,进行合群育肥。
——加强运动。要加强运动,每天定时轰赶幼仔猪活动,要让幼仔猪多晒太阳,每天中午(除特别寒冷的天气外)要定时赶猪到运动场上晒太阳,以增强幼仔猪的抗病免疫能力。
——注意疫病防治。猪肺疫、气喘病、痢疾、仔猪副伤寒病是3—4月龄的幼仔猪冬春季节常见的多发性疾病,要勤查勤治,早发现早治疗;要按时定期注射疫病防治疫苗,预防猪传染病的发生,确保幼仔猪健康生长,正常发育,提高饲养效益
1)仔猪断奶进入保育床或保育圈之前,要彻底清扫,严格消毒,方法同产仔舍。要坚持全进全出,起码也要相连几个圈集中进出,以便彻底消毒。
(2)仔猪进圈后,要继续喂饲乳猪料7~10天左右。此间要严格限料,限料的方法是从断奶第3天开始喂到8成饱,不能饱饲。用自动饲槽者可令仔猪轮流吃饱一遍后,停料2个小时,然后再重喂,每日4~6次,连续7天。这是防止仔猪拉稀和仔猪水肿病的有效措施。
(3)仔猪进圈要按体重大小、强弱分圈,单设病号栏 。当圈内出现个别瘦弱的仔猪时,要及时提到病号栏或单设一个瘦弱仔猪栏,给以特殊照顾以防出现僵猪和死亡。
(4)及早发现病猪。每次喂料时要查找出不吃食或拉稀的仔猪,及时治疗。晚上仔猪入睡后可查找气喘的仔猪,打上标记,第二天早上给药治疗。坚持早发现、早治疗、一头不落,是提高治愈率的好办法。
(5)仔猪入保育舍1周后(42日龄左右),可接种口蹄疫苗,仔猪60日龄左右,要进行猪瘟二免,注射丹毒苗,口服肺疫苗。
(6)70日龄左右保育仔猪下床,转入育成舍,对个别瘦弱仔猪归成一圈,在保育舍继续饲养,待复壮后再转出。
上一篇: 硝化细菌在水产养殖中有什么作用?
下一篇: 辣椒杂交制种需要办理哪些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