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看看是不是土地肥力不足的问题;再次看看不是重茬的原因。第三,是不是红薯胫线虫引起的。
第一,翻秧可导致茎蔓损伤、叶片脱落。据农业科研人员试验,翻秧2~3次的茎蔓损伤率和落叶率分别比不翻秧的高7.4%%和22.5%。茎叶是红薯制造养分的主要器官,红薯块根贮藏的淀粉等养料,90%是由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叶面积减少后会使块根的生长受到影响。
第二,翻秧打乱了叶片的自然生长姿态。红薯秧在田间自然分布十分合理,并能通过叶柄的转动使叶片保持在最佳的受光位置。翻秧会使叶片翻转、重叠,要经过一两天才能调整至最佳分布状态,这就延误了光合作用时间,使光合效能大大降低,光合作用产物减少,影响薯块膨大。此外,翻秧后叶片的呼吸强度增加,也会消耗一部分养分。
第三,翻秧打破了植株养分的合理分配。由于红薯叶片的再生能力很强,翻秧时会损伤茎蔓幼嫩的顶梢,促使下部腋芽萌发,从而消耗掉大量养分,使块根吸收的养分减少。
第四,翻秧使土壤水分大量蒸发。翻秧后行间表土暴露在阳光下,加速了土壤水分的蒸发。据观察,翻秧后地表10厘米土层的含水量为16.3%,不翻秧的为21%。
第五,翻秧切断了茎蔓上的不定根。茎蔓上的不定根具有吸收养分和水分的能力,翻秧将彻底切断不定根,等于损坏了一部分吸收养分和水分的机构。特别是距主根较远的不定根,能充分吸收主根吸收不到的养分和水分,有时不定根也能形成小薯块,同时还把部分养分输送到薯块中去。也就是说,它吸收的养分远大于本身消耗的养分。据科研人员试验,在植株吸收的养分中,叶片吸收的占27.1%,茎蔓吸收的占66.7%,还有6.2%的养分被输送到块根中。
如果降水较多,红薯茎蔓上生有较多的不定根时,可用手将茎蔓轻轻提起(以拉断不定根而不损伤茎蔓为宜),然后放回原位置上即可。
上一篇: 枸杞流胶病的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
下一篇: 如何防治刺槐干腐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