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品种选择。在品种具备耐肥、抗病、抗倒等特性的基础上,选用分蘖能力中等或偏弱的中秆大穗大粒品种与组合。株高90—100厘米,每穗粒数早稻120粒以上,晚稻130粒以上,千粒重 30克 以上。为了适应市场消费需求,食用稻品种选择还应兼顾优质。针对目前现有优质稻品种千粒重偏低的实际情况,千粒重指标可降低到 25克 左右。可供选用的优质稻品种有香两优68(早稻)和新香优80(晚稻)等。
(2)品种搭配。根据早稻品种的成熟期、晚稻品种的安全齐穗期和秧龄弹性,搞好早晚稻品种搭配和调整好播种期与插秧期。例如,湘中地区早稻 7月20日 前收获,晚稻全生育期120天左右,秧龄期30—35天,则晚稻应于 6月15日 至 6月20日 播种, 7月20日 前移栽,可保证晚稻于 9月15日 前安全齐穗。湘中、湘南可安排早稻中熟品种搭配晚稻迟熟品种,或早稻迟熟品种搭配晚稻中熟品种;湘北可安排早稻中熟品种搭配晚稻中熟品种。湘北油一稻一稻三熟制地区,早晚稻采用“双两大”育秧或盘育抛寄两段育秧,可采用湘中地区的品种搭配方式。
(3)培育壮秧。为了克服烂秧,培育壮秧,早稻宜采用旱育秧,配合施用多功能壮秧剂,每667平方米秧田播种杂交稻80一100千克,常规稻100一120千克;晚稻采用湿润育秧,配合施用多功能壮秧剂,每667平方米秧田播种l0—12.5千克。旱育秧秧床整平压实后,或湿润秧秧床整平后,每25—30平方米秧床用多功能壮秧剂1.5—2.0千克拌细土 5千克 均匀撒施。
(4)宽窄行移栽。宽窄行移栽,有利于群体下部通风透光,提高分蘖成穗率,同时能有效抑制纹枯病的发生。宽行有利于分蘖早生快发,迅速达到茎蘖数适宜的群体,窄行有利于保证移栽密度,控制后生无效分蘖,提高物质生产效率。早稻移栽规格为宽行33.3厘米,窄行16.7厘米,株距13.3一16.7厘米,每667平方米插1.6万一2万穴。杂交稻每穴插2—3粒谷苗,667平方米基本苗为4万一5万,常规稻每穴插4—5粒谷苗,基本苗8万一10万。晚稻移栽规格为宽行33.3厘米,窄行16.7厘米,株距16.7厘米,每667平方米约1.6万穴,杂交稻每穴插2粒谷苗,基本苗3.2万左右。
(5)合理施肥。一般每667平方米肥料用量,氮12一13千克,五氧化二磷4.5—5.0千克,氧化钾8一l0千克。具体施用量应根据肥料有效养分含量和土壤肥力水平来确定。可采用两种施肥法:一是采用稳前攻中促后施肥法,即氮肥的50%作基肥,20%作分蘖肥,20%作穗肥,10%作粒肥,磷肥全部作基肥,钾肥50%作基肥,50%作蘖肥;二是采用一次性全层施肥法,即用一次性专用复混肥料于翻耕前一次施用。
(6)节水灌溉。移栽至返青期保持水层,分蘖期间歇灌溉,陈水不干、新水不上。当群体茎蘖数达到计划穗数的80%一85%时,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幼穗分化期浅水勤灌;孕穗至抽穗期保持水层;灌浆结实期间歇灌溉,以湿润为主,成熟前3天断水。
(7)化学调控和除草。移栽返青后,用除草剂防除杂草。拔节长穗期和抽穗期叶面喷施化学调节剂,以促进大穗发育,提高分蘖成穗率和促进灌浆结实。抽穗期用“谷粒饱”l包对水50千克叶面均匀喷施。
(8)病虫害综合防治。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选用抗病虫品种,积极保护利用天敌,有节制地合理施用农药。药剂防治抓两头(秧田期、孕穗抽穗期)、放中间(分蘖期),重点防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二化螟、纹枯病和稻瘟病,兼治稻螟蛉、稻蓟马、稻叶蝉和细条病与稻曲病。
上一篇: 炎热天气提高母猪食欲的措施?
下一篇: 南瓜为何要打掉孙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