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选好良种繁育基地。基地需要具备良好的光、温、土壤、排灌等基础条件,有相对稳定的专业技术队伍。
二是切实执行种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在技术上一定要做到防止机械混杂,改善生产条件,杜绝人为造成的事故。
三是建立有效的隔离制度。根据当地的条件和品种布局不同,可以采取空间隔离、时间隔离、天然屏障隔离等方式。
四是严格去杂除劣,特别是针对杂交制种田和亲本繁育田。在各生育阶段特别是作物开花前要及时拔除混进本品种内的杂劣植株和感染病虫、生长不良的植株或个体变异分离出来的异形植株,以免植株开花时引起的天然杂交造成生物学混杂。
(1)要采用先进技术,加强管理,进行全方位的质量监督和控制。
(2)要建立一支专业的、素质好的、技术水平高的种子 生产队伍和机构。
(3)要有专门的、生态条件较好的、栽培水平较高的生产基地。
(4)要切实执行种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5)在技术上一定要做到:防止机械混杂,改善生产条件,杜绝人为造成的事故。
(6)建立严格合理的隔离制度和措施,对生产的各级种子采取相应的隔离方法和技术。
(7)要严格去杂去劣,特别是对杂交制种田和亲本繁殖田。
(8)应逐渐走向由原原种生产原种,由原种生产良种的的种子生产程序。控制好原种的质量,减少提纯复壮的三年三圃制等群选群育的落后办法生产原种的面积。
(9)制止没有审定的品种和品系外流生产。
上一篇: 国家收购小麦的标准有哪些内容?
下一篇: 豌豆具有什么营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