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秸秆粉碎不符合要求。有的农机手为了抢时间多挣钱,秸秆往往只切一遍,导致还田秸秆过长,分布不均匀,有的耕层中秸秆比土还多,这样的田块种子播深很难在3厘米以上,后茬作物根苗长势差,直接表现为黄弱苗或死苗"
2、土壤大小空隙比例不合理。秸秆还田后土壤变得过松,大空隙过多,土壤与种子不能紧密接触,影响种子发芽生长,作物扎根不牢,甚至出现吊根"这样的整地质量不能保证后茬作物高产稳产。
3、碳氮比例失调"秸秆本身碳氮比为65~85:1,而适宜微生物的碳氮比为25:1。秸秆还田后,由于土壤中氮素不足,使微生物与作物争夺氮素,引起秸秆的分解速度缓慢,作物幼苗因缺氮而黄化苗弱,生长不良,影响产量。
二应对技术措施
1、粉碎,深耕。玉米收获后,马上粉碎秸秆,粉碎后的长度应小于10厘米,且要散匀。播种前先施底肥,然后整地,已连续旋耕3年以上的,应深耕25厘米以上,最近3年内深耕过的,可旋耕2遍,深度在巧厘米以上,耕后及时耙平!把细。
2、镇压。镇压分播前镇压和播后镇压。镇压后可增强土壤与种子的接合程度,使种子充分吸收水分,提高出苗率,增强小春作物的抗旱能力,保证壮苗抗旱"3.配方施肥"秸秆还田后,如增施速效氮肥可降低土壤中的碳氮比,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加快秸秆分解;增施钾素利于糖分的合成与运输,促进作物代谢。
1、秸秆粉碎不符合要求。有的农机手为了抢时间多挣钱,秸秆往往只切一遍,导致还田秸秆过长,分布不均匀,有的耕层中秸秆比土还多,这样的田块种子播深很难在3厘米以上,后茬作物根苗长势差,直接表现为黄弱苗或死苗"
玉米秸秆还田技术是把玉米秸秆粉碎,通过深翻、耙压等机械作业,将秸秆粉碎后直接还田,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作物产量的一项综合技术。有些地方,因不熟悉作业工艺要求,造成粉碎后秸秆过长,杂余成堆,耕作时翻压不进去,或秸秆入土后长期不腐解,直接影响了小麦的机播和生长。
一、粉碎后秸秆过长、杂余成堆的原因:
1.可能是在还田作业时速度过快。解决办法:机手应根据地块、作物生长情况,选择最佳的作业速度(一般采用2、3挡)。
2.还田机锤爪磨损严重,疲软秸秆打不碎。解决办法:还田机锤爪是易损件,作业中间应经常检查,对磨损严重的应及时更换新件。
3.还田机挡板内侧附着污泥过厚,锤爪转动受阻。解决办法:经常检查并及时清理。
4.还田机锤爪离地间隙太大,个别倒伏秸秆粉碎不着。解决办法:调整还田机后面地轮两侧板与地面所成角度,使锤爪控制在离地3厘米左右的间隙(严防锤爪入土)。
5.玉米摘穗时,没有连苞叶一起摘下(苞叶柔性大,不易粉碎)。解决办法:摘穗时应将苞叶一起摘下。
6.玉米培土时起垄太高,极个别倒伏在垄沟内粉碎不到。解决办法:拔掉放到未粉碎地段,下次粉碎。
二、粉碎后秸秆不能翻压入土的原因:
没有使用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的深耕犁或与小型拖拉机配套的单铧深耕犁耕翻(耕深不小于23厘米)。解决办法:采用深耕犁作业,使粉碎后的秸秆深埋于20厘米以下土层。
三、粉碎翻压入土的秸秆长期不腐解的原因:
1.缺少加速腐解的氮、磷等元素。
秸秆在腐解为有机肥的过程中,需要吸收氮、磷等元素。秸秆本身的氮、磷与腐解所需的氮、磷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补施一定量的氮、磷来加速其腐解。解决办法:每667m2还田一般按500千克秸秆计算,需要补施20-40千克速效氮肥,或12千克左右尿素。
2.土壤中缺少水分。
因为秸秆在土壤中腐解需要吸收大量的水,如不及时补水,不仅腐解缓慢还会造成土壤架空,小麦苗期还会与之争水。解决办法:小麦播种前要浇足塌墒水,沉实土壤,加速其腐解,保证小麦正常发育。
上一篇: 南天竹有哪些病害?
下一篇: 冬季怎样调控家禽舍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