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其他禾谷类 > 稻麦秸秆培育食用菌技术? 其他禾谷类

稻麦秸秆培育食用菌技术?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稻麦秸秆处理将稻麦秸秆粉碎,喷水拌湿后,堆成直径1米-1.8米的圆堆压紧实,盖上薄膜发酵3天-5天。发酵后的稻麦草粉要保持其含水量为70%左右,pH在8左右。

  2、选地栽培室内外均可,在室外需搭棚遮荫,以免阳光直射。接种前制作一个70厘米*20厘米*35厘米的木制模框,先在框内铺一层发酵好的稻麦草粉,踩实后,四周撒一圈食用菌菌种和麸皮;然后,再铺一层草粉,再撒菌种和麸皮。如此一共铺4层稻麦草粉,撒3层菌种和麸皮,最后一层草粉铺得薄一些,要保证透气。一般每块培养基用5公斤-7.5公斤稻麦草粉,0.25公斤-0.38公斤食用菌菌种和麸皮,最后盖上一层塑料薄膜。

  3、发菌培养菌丝生长期间要满足温度、湿度和透气的要求。温度要控制在35℃左右,夏季气温上升快,加上稻麦草粉发热,易导致培养基升温超过40℃,此时要揭膜降温。培养基含水量宜控制在70%,一般不需要喷水,以免引起杂菌污染。

  4、采后处理幼菇的子实体充分长大后即可采收。一般可采3茬-4茬食用菌,此后的培养基可作为优质的有机肥施回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