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大麦 > 麦红吸浆虫的发生有何规律? 大麦

麦红吸浆虫的发生有何规律?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麦红吸浆虫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潜伏在3-7厘米深的土层内结茧越夏越冬,来年春季破茧由土壤深层向表土移动,结茧化蛹,环境不适宜时不结茧。化蛹羽化的迟早因当地气温条件而异,但多与小麦生长阶段相结合。一般来说当地温上升到9.8±1.1℃,也正值小麦拔节时,越冬幼虫破茧上升;当土温升达12℃以上,小麦开始孕穗时,幼虫逐渐上升到土表结茧化蛹,蛹期8-12天。当土温升至15℃以上,小麦露脸抽穗,蛹开始羽化为成虫。当土温达20℃时,小麦抽穗盛期,为成虫盛发。成虫以上午7-10时,下午3-6时羽化最盛,羽化后当天就可交尾产卵。因怕强光,早晚活动最盛,中午阳光强时,栖息在麦丛或杂草中,傍晚6-9时,选择已抽穗而未开花的麦穗产卵。卵多产于护颖、小穗与小穗、小穗与穗轴之间,一生可产卵50粒左右。成虫寿命短,只活3-4天。成虫活动的最适温度20-25℃,30℃以上,15℃以下都不活动,10℃以下死亡。

一年发生一次,遇不良环境幼虫有多年休眠习性,也有多年一代的。黄淮流域3月上中旬越冬幼虫破茧,上行到图表,4月下旬大量化蛹,成虫,华盛期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小麦抽穗养花期,随之大量产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