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烂根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引起此病的原因有很多种,有生理性病害引起的沤根,也有病理性的如软腐病引起的烂根。这与雨水过多、土壤湿度大、气温忽高忽低都有很大关系。 ?xml:namespace>
白菜属于喜冷凉蔬菜,生长适宜的温度为10℃~22℃,不耐热,气温超过32℃时,光合作用很弱而呼吸作用增强,生长十分衰弱。白菜属于喜湿蔬菜,整个生长期要求湿润的土壤条件,尤其是大白菜在莲座期和包心期不能缺水。白菜也不耐涝,长期渍水也会沤根死亡。因为在高温季节,如遇连续阴雨,土壤充满水分,缺乏氧气,白菜的根部无氧呼吸,会导致根部细胞死亡。
幼苗发病时,茎基部水浸状,烂根,倒伏,星猝倒状。成株发病时,多先是外叶白天萎蔫,夜间恢复,继而渐由外叶开始枯死。根部变褐腐烂,根部中间缢缩,下部消失,只留上半部。
防治要点:⑴选择地势高或平坦地种植。⑵避免十字花科蔬菜连作。⑶发病地最好改直播为育苗移栽。⑷严防大水浸灌和灌水后及雨后田间积水。⑸发病初期及时用药剂防治,可用72%克露1000倍液,或72.2%普力克800倍液,或15%恶霉灵400倍液,灌根或喷淋植株茎基部及周围土壤。
一、白菜沤根引起的烂根
1.沤根产生的原因:大白菜属半耐寒性蔬菜,喜温和冷凉的气候,不耐炎热和严寒,同时大白菜喜湿,却又不耐涝。在高温炎热或低温寒冷条件下,如遇连续阴雨或大水漫灌,大白菜长时间处于积水状态下,会导致白菜根部因为缺氧而出现组织坏死,发生沤根。在大白菜生长前期,由于外界气温较高,容易出现高温型沤根;在大白菜生长后期,随着外界气温的降低,容易出现低温型沤根。
2.沤根症状:大白菜沤根表现为根部腐烂,地上部萎蔫,叶片发黄,严重的出现死棵。
3.预防措施:
①地块选择。选择地势高、排水良好的地块播种或定植,以免积水产生沤根。
②适当遮阴。在大白菜生长前期,如遇高温天气,可采用遮阳网适当遮阴,防止高温型沤根产生。
③中耕松土。通过中耕松土,增高土壤通气性,促进好气微生物活动;中耕还能调节土壤水分状况,利于根系伸展;在大白菜生长后期,中耕还有利于提高地温。
④控制好土壤湿度。雨后及时排水,防止雨涝。当土壤缺水需要浇水时,水量大水要适宜,严禁大水漫灌,以免积水引起沤根。
二、大白菜软腐病引起的烂根
1.症状:白菜软腐一般发病于根茎和基部叶柄,叶柄发病部位呈水渍状,外叶失水而萎蔫,起初早晚可恢复,随着病情的发展不再恢复,外叶倒伏露出叶球。发病严重的根茎处心隋组织和叶柄基部完全腐烂,充满黄色黏稠物,散发出特殊的恶臭,并引起全株腐烂。
2.发病因素:一般秋季温暖年份发生重。地势低洼,积水严重的地块易发病。大白菜包心期如遇高温、多雨潮湿天气病害易严重发生。氮肥过多、植株徒长,以及植株遭受虫伤或机械创易发病。
3.预防措施:
①农业措施。避免在低洼、黏重的地块上种植;选择前茬为禾本科、豆科植物的田块种植,避免于茄科、瓜类及十字花科蔬菜连作;平整土地,清沟整畦,采取高畦栽培;实行沟灌,严防大水漫灌;农事操作要小心,避免引起植株创伤。
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药,常用药剂有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4000倍液,新植霉素40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5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75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大白菜烂根也叫软腐病,是有细菌引起的,一般用农用链霉素或人用青霉素效果就不错。低等真菌杀菌剂对细菌病害无效。
上一篇: 怎样做好水稻工厂化育秧床土准备?
下一篇: 黄瓜细菌性缘枯病如何进行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