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油茶籽收储:油茶籽主要来自农户自采的和从油茶树基地采购的,油茶籽需要经过验收、计量、干燥及冷却后储存,储存一般在0℃~30℃的温度环境中,利用植物种子后熟作用的生化原理,促进油茶籽后熟。拟定油茶籽烘干规模为600t/d。
(2)预处理:经烘干入库贮存的油茶籽经选籽、清理分级、剥壳分离进行去石,磁选脱铁。预处理后的油茶籽进行剥壳,剥壳产生固体废物主要为油茶壳。脱壳后进行仁壳分离。
(3)冷榨:采用专用冷榨机,入榨温度在70℃~80℃左右,避免高温引起的茶籽油颜色变深,有效成分损失等。
(4)油渣分离:毛油中一般含渣8%~10%,在进入精炼车间前应迅速进行油渣分离,油渣分离的及时与否将直接影响毛油的酸值和色泽,保留时间越长则酸值越高,颜色越深。
由于茶籽油的黏度大,含胶质多,因此油渣分离比较困难,常用的方法是板框过滤。虽然板框过滤工人劳动强度较大,但滤出毛油含渣量低,一般为0.1%以下,而卧螺分离机滤出毛油含渣量为3%左右。过滤前通过油渣分离刮板,降低毛油中大部分含渣量。过滤温度不宜过高,一般为60℃~70℃,压力不宜过大,一般小于0.3Mpa,否则会影响油品质量。
目前采用压榨法和浸出法。
与压榨法相比,浸出法的出油效率和出油率明显要高,但是浸出法所制取的毛油酸价高、色泽较深,色泽和香气都不及压榨油,并且浸出油的使用的各种化学物质都可能存在残留,同时在长时间的高温加工过程中所产生苯并芘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
首先要把采摘下来的油茶籽晒干,等壳和果肉分离后再放到蒸床上把油茶籽中残余的水分烘干。经过烘干完全没有水分,就是100%干度才可榨出油来,湿度大些的要烤十多个小时,如果湿度在二十以下的油茶籽烘四五个小时就可以榨出油了。
第二步就要把烘干的茶油籽放在碾盘上碾磨加工。碾盘是整个油坊中最有特色的,与碾盘相连的是一个很大的转轮,运用水流的冲击力使转轮转动后来带动碾盘的运行,碾盘也是传统的石磨形,师傅将油茶籽倒入槽中,在碾盘上放置一定重量的石块,在石块的压力下,来回滚动的轮子把槽中的油茶籽碾成粉末。
接着,油茶籽碾成粉末后,再把它倒进蒸笼上蒸。制油师傅们说油茶籽一定要蒸熟了才可榨出油来,同时这个过程也起到一个加热的作用,加热后的油茶粉会特别松软,便于榨出油来。
第四步,山茶籽约蒸一个小时,待蒸熟后用稻草垫底将它填入圆形的竹篾做成的油圈之中,做成茶油饼。师傅告诉我们别小看了这个程序,在整个榨油的工艺流程中算是一个关键的环节,每一块茶油饼的厚薄必须相当,否则就会因为挤压不充分,榨油就不完全。有经验的制油师傅可以凭感觉用铁勺舀起适量的茶油粉进行装包。
最后一步,榨油师傅把做好的茶油饼装入由一根整木凿成的油床里。这根超过百年树龄的樟木,它是整个榨油坊的“主机”,在树中心凿出一个长2米、宽0.4米的“油床”。茶油饼填装在“油床”里,装好茶油饼后就可以进行压榨。压榨是整个制油工序中最耗体力,因此,这也是对制油师傅们体能的一个考验。压榨也是采用最传统的挤压方式,师傅们用长短、厚薄不均的木桩打入油床缝里进行挤压,不一会儿,一缕缕细细的山茶油从油床里慢慢地滴落下来,作坊里也到处弥漫着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
1.将采收后的茶籽进行曝晒,或用小火慢烘,待其壳脱落后,取圆形或扁圆形的茶籽用石碾研碎。因茶籽粉粘性小,要注意磨得越细越好。
2.用蒸笼隔水蒸熟,取热的碾粒(蒸坯料),趁热快速踩饼,如果冷了,搞不成饼,降低出油率,甚至不出油。
3.将饼放入土榨中压榨,压榨时,猛打快榨,中途不能退榨。
4.精炼:榨出的油经经过精炼,以除去杂质。
上一篇: 桂花的花期有多少天?
下一篇: 辣椒软腐病的发病规律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