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其他经作 > 香附子有哪些主要的特征特性? 其他经作

香附子有哪些主要的特征特性?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香附子又名旱三棱、三棱子、回头青、雷公头、香头草等,为莎草科多年生旱生型杂草。具条形匍匐根状茎和卵形块茎,块茎坚硬、黑色或褐色,有香味并有须根。株高15—95厘米,秆单生,直立,锐乏棱形。叶基生,长条形,有光泽,长5~10厘米,叶背巾脉突出,基部有短鞘,叶鞘紫红色或棕色,常裂成纤维状。叶状苞片3~5片,下部的2—3片长于花序。复穗状花序,具3—10个长短不等的辐射枝,在茎顶的3—6个辐射枝排成伞状,每枝有3—10个小穗。小穗条形,鳞片2列,卵形,膜质,两侧紫红色,每鳞片有1小花。小坚果矩圆形或倒卵形,有三棱,暗褐色,表面有细点。
香附子以种子和块茎繁殖。具有惊人的繁殖能力,在生长季节,2~3天即可出苗,在条件适宜时,种子和根茎都能发芽且生成新的植株或块茎。如果只铲除地上部分,其地下部分会继续生长,7天左右便可达到原植株的高度,故有“回头青”之名。由于香附子比较特殊,目前已位居世界十大恶性杂草之首。
种子约6月上旬出苗,长出三叶后生出地上走茎,发出再生苗,6月中旬至7月中旬为营养生长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开花,8月底9月初种子成熟,种子成熟后脱落。由种子萌发的实生苗当年形成球状块茎,块茎多分布在O~15厘米的土层内,发芽温度为13—40cc。香附子块茎在安徽省于2~3月份萌发,产生根茎,根茎伸长,又形成新的块茎和根状茎,可长出新的植株,每株每年能产生20—30新株。4—5月份生成旺盛,7—11月份为花果期。
香附子除危害棉花、花生、薯类等作物外,还是白背飞虱、黑蝽象、铁甲虫等病虫的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