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经济 > 农业经营政策与管理 > 我国应该怎样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 农业经营政策与管理

我国应该怎样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

  当前,在农村金融组织服务现代农业中,存在着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单一、缺乏竞争力,涉农贷款产品与农村资金需求不匹配,贷款门槛高、担保难、抵押难,农村信用环境差,农村组织创新不足,民间借贷监管不力等问题,大大削弱了其对农村经济的服务能力。为此建议:

  积极构建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金融纽带的作用,更好地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发展;鼓励商业银行发展农村机构网点,增加对特色农业、订单农业的信贷支持;积极引导民间金融组织规范发展,健全监管机制。

  建立农村金融服务竞争体系,提升服务水平。培育多层次、多样化、适度竞争、相互补充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建立和完善政策性、商业性、合作性农村金融和民间金融共存的格局,积极发展社区村镇银行、农业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多种类型的小型金融机构。

  创新服务,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信贷抵押担保模式。积极探索多户联保、公司+农户担保、林权抵押、农机具抵押等新的担保方式;研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动产抵押和权利质押的可行性,疏通资金供需通道。

  建立和完善农业风险补偿机制和农业保险。设立涉农贷款风险专项资金,对出现不可抗力自然风险导致贷款无法偿还时,按贷款损失评估额给予贷款银行适当的补偿,以确保发放涉农贷款的金融机构业务稳定、持续运行。开发多种满足农民不同需求的险种,降低化解农民贷款风险。

  积极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助力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城镇化建设,充分发挥信贷资金杠杆作用,适度扩大对农户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的授信额度。

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有效支持。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无疑会对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全面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当前面临着一系列有利条件。从整个农业农村的发展来看,去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农业农村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局面,全国粮食总产、亩产均创历史新纪录,实现了近40年来首次连续5年增长,油料、糖料、肉类、禽蛋、奶类、水产、水果等主要农产品产量明显增加;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各项公共事业加快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从农村金融自身发展来看,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已初步形成适应“三农”需要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在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方面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主要表现在,我国农村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以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主,包括保险、证券、担保机构在内的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这些金融机构的网点深入乡村,较好地满足了农户和农村经济组织在存款、贷款、汇款和保险等方面的金融服务需求;农村金融涉农贷款规模不断扩大,金融创新产品不断涌现,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步增强。但也要看到,尽管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已大幅改善,但农村金融仍然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薄弱环节,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有待解决。特别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不断显现,发展农村金融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努力在农村金融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全面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
  全面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要积极推进农村金融创新,着力满足差异化多样性全方位的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创新是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和竞争力的关键之一。农村金融需求的多层次、个性化决定了农村金融产品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要在加强监管、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积极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金融业的新需求,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加快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努力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金融需求。农村金融机构要更新金融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危机意识,注重优化金融结构,提高金融效率和质量。要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和自身特点,制定科学发展战略,确立差异化的内涵发展模式,建立健全经营业绩评价体系,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把资产规模扩张建立在提高质量和讲求效益的基础上,做到发展规模与结构、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需求为基础,努力开发和创新金融产品。要适应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创新中长期贷款方式,满足小城镇建设、农产品物流设施建设、农村电网、路网、通讯网络建设改造等信贷需求。要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完善行(社)团贷款制度,推进综合业务经营试点,加大对重点龙头企业、流通体系建设、特色农业的信贷投入。要适应发展中小企业的需要,完善农户贷款联保制度,将联保机制延伸到中小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其他领域,大力扶持县域中小企业和小企业集群发展。要适应农户融资需求的变化,放宽农户小额贷款对象、额度、利率和期限,将城市成熟的金融产品推广到农村,开发保障适度、保费低廉的农民财产、健康、意外等各种形式的保险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