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立合理的排灌系统,排除滞水,保持合适的土壤水分。
2.适当深耕,结合增施有机肥。适时中耕松土,水田宜勤灌浅灌,适时露田晒田。中耕松土还可破除因雨水和灌溉水造成的土壤结皮,改善土壤通气性。
3.采用各种办法改良土壤结构,解决水与气的矛盾,其中最有效和应用最广泛的就是垄作。如多雨地区或多雨季节,采用垄作方式种植甘薯效果很好;甘薯是一种好气的块根作物,垄作以利于排水和通气。油菜、麦类及玉米、棉花等旱作时,坚持“三沟配套,沟深垄窄”栽培,以利于改善土壤通气状况。在一些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除了采用明沟,还要采用暗沟的方法排水,才能确保旱收作物安全生产。通过掺砂或施用秸秆、土杂肥等有机肥料,形成较好的土壤结构,增加非毛管孔隙,可改善土壤通气性。
改良土壤的通气性,不仅对旱作物生长有利,对水稻生长亦是必要的,虽然水稻本身有通气组织,但保持稻田土壤的通气性,以利于排泄土壤中的有毒物质,以利于土壤养分的释放和水稻新根的 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