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其他禾谷类 > 高产麦田如何预防倒伏? 其他禾谷类

高产麦田如何预防倒伏?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麦田中后期倒伏是影响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限制因素,倒伏往往是由于品种自身抗倒能力差、麦田密度过大、肥水管理不当等,造成中后期遇风雨发生倒伏现象。俗话说,麦倒一把草。说明小麦倒伏后对产量影响的严重性。因此,预防小麦倒伏,关键是抓好前阶段各个时期的管理。具体方法有:  
1.品种防倒。小麦不同的品种,抗倒伏性能差异很大。一般茎秆粗壮或坚韧、植株较矮、叶片挺立的品种抗倒性能较强。因此,在引种和选择品种时,要选择矮杆和抗倒伏能力强的品种。  
2.拌种防倒。用0.5%浓度的矮壮素拌种,每1公斤稀释药液拌麦种15公斤,拌和均匀,用麻袋覆盖闷种10个小时,然后晾干播种,能促进苗壮、节短,抗倒伏能力增强。  
3.深耕防倒。对生长过旺、群体过大的麦田在起身期进行6-9厘米深锄划,断掉部分根系,减弱对肥水的吸收,可使旺苗转壮,控制徒长和无效分蘖,能起到控上促下的作用,避免后期倒伏。  
4.轧麦防倒。对于群体较大的旺长麦田,可在起身至拔节初期进行轧麦,能抑制1-2节的节间伸长,对旺苗防倒效果显著。轧麦可视旺长程度轧1-2次,要注意“地湿、早晨、阴天三不轧”的原则。  
5.肥水防倒。群体较大的麦田,在起身至拔节期间应适当控制水肥,当小麦第一节已经固定,第二节手摸感到硬时,再追肥浇水。能控制基部节间伸长,减少无效分蘖,使株矮苗壮有利防倒。  
6.药剂防倒。在起身拔节初期喷施矮壮素可降低株高,增加基部节间粗度,能有效的防止倒伏。一般在拔节前每亩用0.3%的矮壮素溶液45公斤,均匀喷雾;也可于起身前,每亩用15%多效唑40克,兑水45公斤喷施。  

摘自 中国农业推广网

倒伏的类型分根倒与茎倒,通常以茎倒为常见。根倒是根系入土浅或土壤过于紧密产生裂折断根系,造成根部倒伏;茎倒是由于茎基部组织柔弱,第一、二节间过长,重距偏高,头重脚轻引起倒伏。倒伏的原因比较复杂,但多因栽培管理不当,品种抗倒性差所致。因此,预防小麦倒伏首先须选用抗倒品种,合理密植,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其次是提高整地、播种质量,促根下扎;第三是在栽培管理上对有旺长趋势的麦苗采取冬前中耕,增施钾肥,氮素追肥后移,石磙镇压或3叶1心至4叶1心期喷施多效唑等措施,对控制旺长预防到伏都有显著效果

小麦抽穗后常因风雨交加或雹灾造成倒伏。小麦出现倒伏后,应利用植物背地性曲折的特性自行曲折恢复直立。切忌采取扶麦、捆把等措施,以免破坏搅乱其
“倒向”,使小麦节间本身背地性曲折特性无法发挥。若因风雨造成的倒伏,雨过天晴后可在麦穗上用竹竿分层轻轻挑动抖落秆上的雨水,注意不要打乱其倒向。可采
取叶面喷肥2一3次,同时清沟防渍降低田间和棵间湿度,尽量减少损失。在灌浆期发生倒伏,可轻挑抖落雨水,然后喷磷酸二氢钾。雹灾发生后重点搞好叶面喷肥,增强叶片吸收养分和光合作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