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其他经作 > 什么是竹荪? 其他经作

什么是竹荪?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竹荪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形状略似网状干白蛇皮,它有深绿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圆柱状的菌柄,粉红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竹荪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自古就列为“草八珍”之一。

食用菌的一种,不是种子繁殖,是孢子繁殖。
竹荪为鬼笔目鬼笔科竹荪属中著名的食用菌,又名竹笙、竹参。但竹荪属中有些种是有毒的,其中较著名的可供食用的有3种:长裙竹荪(Dictyophora indusiata)、短裙竹荪(D.duplicata)。红托竹荪(D.rubrovalvata)。每年夏秋季节,产生于我国南方少数山区的竹林中。

竹荪又名竹笙、竹参,是鬼笔科竹荪属中著名的食用菌,子实体中等至较大,幼时卵状球形,后伸长,菌盖钟形,柄白色,中空,壁海绵状,孢子椭圆形。竹荪口味鲜美,是著名的珍贵食用菌之一。

菌裙和菌柄作食用,是高级的素食材料。自然繁殖的竹笙主要产于中国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优质的食用竹笙,其色泽浅黄、味香、肉厚、柔软、菌朵完整。竹笙可以与肉共煮,成肉汤,味美。对减肥、防癌、降血压等均具有明显疗效。是中国的一项传统的土特产。

竹荪是名贵的食用菌,又是医学上的新秀,历史上列为“宫廷贡品”,近代做为国宴名菜,同时也是食疗佳品。其营养丰富,据测定干竹荪中含粗蛋白19.4%、粗脂肪2.6%,可溶性无氮倾倒物总量60.4%,其中菌糖4.2%、粗纤维8.4%,灰分9.3%。其对治疗高血压、神经衰弱、肠胃疾病等具有显著效果,能防癌抗癌,减肥壮体。还具有特异的防腐功能,夏日加入竹荪烹调的菜、肉多日不变馊。 秋季生长在潮湿竹林地,色彩艳丽、具有菌裙,分长裙竹荪短裙竹荪。菌体洁白脆嫩爽口,味道鲜美,与其他食物共煮有防腐作用。每100g干品含粗蛋白质19.4g,脂肪2.6g,碳水化合物60.4g和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及维生素等。主要分布于中国的云南、四川、贵州、湖北、安徽、江苏、浙江、广西、海南等地,其中以福建三明、南平以及云南昭通\贵州织金\四川长宁县最为闻名。 原野生采集的竹荪,价等黄金,有“真菌之花”、“菌中皇后”之誉。列为“草八珍”。现已有人工栽培。竹荪于80年代由中国首先驯化成功。人工栽培使用的原料有竹类、段木、甘蔗渣、木屑等,有箱栽、床栽和露天竹林地栽培形式。用菌蕾作材料进行组织分离,用马铃薯培养基,pH值4.5-5,置于15-20℃培养15-20天得纯母种,纯种菌丝白色,见光会变淡粉红色或紫红色。再用栽培原料制成培养料接入母种,在同样温度下培养30-45天即得原种。原种可直接使用,也可进一步扩制成栽培种。早春气温回升至15℃以上进行栽培,接种完毕需覆土3-5cm,以便保湿和产生菌索。注意保持覆土湿润和栽培场地空气潮湿。子实体发生的适温为23-26℃,若栽培条件适宜,1个月覆土中长出菌索,2个月出现菌蕾,3个月左右就可采收。

竹荪又名竹笙、竹参,是鬼笔科竹荪属中著名的食用菌,子实体中等至较大,幼时卵状球形,后伸长,菌盖钟形,柄白色,中空,壁海绵状,孢子椭圆形。竹荪口味鲜美,是著名的珍贵食用菌之一。

竹荪是名贵的食用菌,又是医学上的新秀,历史上列为“宫廷贡品”,近代做为国宴名菜,同时也是食疗佳品。其营养丰富,据测定干竹荪中含粗蛋白19.4%、粗脂肪2.6%,可溶性无氮倾倒物总量60.4%,其中菌糖4.2%、粗纤维8.4%,灰分9.3%。其对治疗高血压、神经衰弱、肠胃疾病等具有显著效果,能防癌抗癌,减肥壮体。还具有特异的防腐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