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方法:
(1)实行水旱轮作或与其他蔬菜轮作。
(2)国外报道的用细顶棍孢霉能有效地抑制菌核病,可进一步示范推广。
(3)选用抗病品种。如红叶莴笋、挂丝红、红皮圆叶等带红色较抗菌核病的品种及结球生菜:万利包心生菜、爽脆包心生菜,对小核盘菌也较抗病。
(4)培育适龄壮苗,苗龄6~8片真叶为宜。
(5)提倡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每667平方米施磷肥7.5~10kg,钾肥10~15kg,植株开盘后开始追肥,也可喷洒0.2%~0.5%的复合肥或喷施植宝素6000倍液增加抗病力。
(6)带土定植,提高盖膜质量,使膜紧贴地面,避免杂草滋生。
(7)适期使用黑色地膜覆盖,将出土的子囊盘阻断在膜下,使其得不到充足的散射光,大部分不能完成其发育过程,大幅度减少初侵染机率。及时摘除病叶或拔除病株深埋,并与化学防治相结合,但在高温期要注意防止地膜吸热灼苗,必要时可在膜上撒一层细土,或浇水降温,或推迟定植期避免高温为害。
(8)发病初期开始喷洒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7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速克灵或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3~4次。
(9)棚室栽培的可采用烟雾法或粉尘法,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一、土小鸡脱温的时候,和养快大肉鸡没有什么区别。但养土鸡,必须要采用散养的方式养殖,否则就不叫土鸡,所以养土鸡就必须有足够宽的放养场地,而且还是排水良好的稀疏林地,最好为缓坡,一般每1000只土鸡需要2亩以上的放养场地。
二、土鸡的养殖周期长,至少需要五个月才能出栏上市,一个场地一年最快也只能养两批鸡,或者两年三批鸡,所以要有好几个圈舍周转养殖。一则避免场地消毒带来的困扰,二则避免因为过度放牧带来的环境破坏问题。但同时也要注意,做疫苗的时候不能像普通快大肉鸡那样简单。
三、由于土鸡的养殖周期长,进鸡苗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半年过后的市场的销路问题,既不要错过一次赚钱的机会,也不要因为考虑不周造成成鸡积压,导致资金周转不灵或者亏损。
四、你可能是刚入行或者准备考虑入行的人吧,土鸡的价位虽然高,但是销售量不可能和快大型肉鸡做比较,如果是刚开始做,一定要认认真真的做好市场调查,然后针对这些资料进行评估,针对你要面对的市场看看能做多大的规模,待站稳脚跟后在逐步扩大。
养殖土鸡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精选良种
优良的品种是饲养优质肉鸡的基础。应选养皮薄骨细、肌肉丰满、肉质鲜美、抗逆性强、体型中小型的有色羽毛的著名地方品种,可以是三黄鸡,也可以是麻花青脚鸡,如宫廷黄鸡、河南固始鸡、广西岑溪三黄鸡及浙江仙居鸡等各地优良名鸡,也可以根据当地的饲养习惯及市场消费需求,选育适合当地饲养的优良肉鸡品种。
二、注重放牧
放牧是提高肉鸡肉质的重要措施之一。优质放养土鸡的育雏技术要求与快大型肉鸡无异,在育雏室内育雏30天左右转入大棚饲养。一般夏季30日龄、春秋45日龄、寒冬50~60日龄开始放牧。放鸡场地宜选择地势高燥、避风向阳、环境安静、饮水方便、无污染、无兽害的竹园、果园、茶园、桑园等地较理想。鸡只既可吃上述“四园”中的害虫及杂草,还可为“四园”积(施)肥。放牧场地可设砂坑,让鸡砂浴。还要搭建避雨、遮阳、防寒的草棚或塑料大棚。肉鸡早出晚归,放牧密度为50~70只/亩,每群规模约500只为宜。为防止鸡走失或危害附近农作物,放牧场可设置围栏,一直放养至出售。加强放牧可以提高鸡肉的结实度,促进体格健壮及羽毛紧密光亮;还可采食青草、草籽、枯叶、虫蝇等,节约饲料和提高肉质。有条件的可以放一批鸡换一个地方,既有利于防病,又有利于鸡只觅食。
三、巧喂饲料
饲料是影响肉质的重要因素。优质土鸡育雏期应饲喂易消化、营养全面的雏鸡全价饲料。因其生长速度较慢,饲料中粗蛋白含量低于快大型肉仔鸡全价料2个百分点,并做到少量多餐,以促使雏鸡生长发育良好。育成、放牧期要多喂青饲料、农副产品、土杂粮,以改善肉质、降低饲料成本,一般仅晚归后补喂配合饲料。出售前1~2周,如鸡体较瘦,可增加配合饲料喂量,限制放牧进行适度催肥。中后期配合饲料中不能加蚕蛹、鱼粉、肉粉等动物性饲料,限量使用菜籽粕、棉籽粕等对肉质和肉色有不利影响的饲料,不要添加人工合成色素、化学合成的非营养添加剂及药物等,应加入适量的桔皮粉、松针粉、大蒜、生姜、茴香、桂皮、茶末等自然物质以改变肉色、改善肉质和增加鲜味。
四、严格防疫
搞好防疫灭病是养好优质放养土鸡的重要保证。一般情况下,放养土鸡抗病力强,较圈养快大型肉鸡发病少。但因其饲养期长,加之放牧于野外,接触病原体机会多,必须认真按养鸡要求严格做好卫生、消毒和防疫工作,不得有丝毫松懈,根据本地实际重点做好以下的防疫工作。
此外要特别注意防治球虫病、卡氏白细胞虫病及消化道寄生虫病。经常检查,一旦发生,及时驱除,肉鸡中后期防治疾病尽可能不用人工合成药物,多用中药及采食生物防治,以减少和控制鸡肉中的药物残留。
五、适时销售
合适的饲养期是提高肉质的重要环节。饲养期太短鸡肉中水分含量多,营养成分积累不够,鲜味素及芳香物质含量少,肉质不佳,味道不鲜,达不到优质土鸡的标准;饲养期过长,肌纤维过老,饲养成本太大,不合算。根据土鸡的生长生理和营养成分的积累特点,以及公鸡生长快于母鸡、性成熟早等特点,确定小型肉鸡公鸡100天,母鸡120天上市;中型肉鸡公鸡110天,母鸡130天上市。此时上市鸡的体重、鸡肉中营养成分、鲜味素、芳香物质的积累基本达到成鸡的含量标准,肉质又较嫩,是体重、质量、成本三者的较佳结合点。
防治方法:
(1)实行水旱轮作或与其他蔬菜轮作。
(2)国外报道的用细顶棍孢霉能有效地抑制菌核病,可进一步示范推广。
(3)选用抗病品种。如红叶莴笋、挂丝红、红皮圆叶等带红色较抗菌核病的品种及结球生菜:万利包心生菜、爽脆包心生菜,对小核盘菌也较抗病。
(4)培育适龄壮苗,苗龄6~8片真叶为宜。
(5)提倡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每667平方米施磷肥7.5~10kg,钾肥10~15kg,植株开盘后开始追肥,也可喷洒0.2%~0.5%的复合肥或喷施植宝素6000倍液增加抗病力。
(6)带土定植,提高盖膜质量,使膜紧贴地面,避免杂草滋生。
(7)适期使用黑色地膜覆盖,将出土的子囊盘阻断在膜下,使其得不到充足的散射光,大部分不能完成其发育过程,大幅度减少初侵染机率。及时摘除病叶或拔除病株深埋,并与化学防治相结合,但在高温期要注意防止地膜吸热灼苗,必要时可在膜上撒一层细土,或浇水降温,或推迟定植期避免高温为害。
(8)发病初期开始喷洒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7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速克灵或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3~4次。
(9)棚室栽培的可采用烟雾法或
上一篇: 蚕在生长后期出现脓病怎样防治?
下一篇: 如何加强龙眼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