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播种及定植。矮牵牛可播种繁殖,秋播在10~11月,春播在6~7月。播种宜采用疏松的人工基质,因种子过于细小,一般采用床播、箱播育苗。播种前装好基质,浇透水,再播种,播后用细喷雾湿润种子。矮牵牛种子细小,覆土要薄,否则会影响种子发芽。播种后保持基质温度25℃,7~10天出苗。幼苗具5~6片真叶时可定植于10厘米盆或12~15厘米的吊盆中。
②管理。需摘心的品种,在4~5片叶时进行,以控制植株高度,促进分枝,花朵紧密美观。每半月施肥1次,以腐熟饼肥水为主。花期增施2~3次过磷酸钙。矮牵牛在夏季高温多湿条件下,植株易倒伏,注意修剪整枝,摘除残花,达到花繁叶茂。
(1)品种特性。常作一、二年生栽培。性较喜温,喜阳,稍耐寒,忌雨涝。在品种选择上,虽然大花型的品种观赏效果在晴天非常美观,但抗雨性、雨后恢复能力不及中花和小花型品种。
(2)播种育苗。一般均采用种子繁殖。矮牵牛播种育苗技术要求高,夏播更难掌握。根据花期控制在“五一”、“国庆”的要求,秋播在10-11月之间,夏播在6-7月之间。播种宜采用疏松的人工介质,因种子过于细小一般采用床播、箱播育苗,播后不能覆盖任何介质,否则会影响种子发芽。播种后保持介质温度22-2490,确保种子发芽时的湿度,光照有利于矮牵牛种子的萌发,4-7天出苗。第一对真叶出现后,可以施用氮肥或20一10一20水溶性肥料,浓度控制在50毫克/升左右,不可过高,以免产生肥害。小苗出现2一3对真叶后,生长迅速。每隔7一10天,可间施0.1%的尿素或氮一磷一钾为15一15一15的0.1%复合肥水溶性肥料,每隔一周左右喷施百菌清或甲基托布津(800一1000倍)。
(3)栽培管理。移植后恢复较慢,上盆时应注意尽量多带土。生长、开花均需要阳光充足,一般只在移植后几天加以遮阴、缓苗。在整个生长期均不需要遮阴,一般均采用保护地设施进行栽培。浇水始终遵循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的原则。夏季生产盆花,小苗生长前期应勤施薄肥,肥料选择以氮、钾含量高,磷适当偏低。冬季生产盆花,在3 - 4月勤施复合肥,视生长情况,适当追施肥。矮牵牛生产中一般不经摘心处理,夏季生产时主枝生长较快,需要摘心一次。
(4)病虫害。苗期碎倒病,生长期茎腐病,主要虫害有菜蛾、蚜虫、青虫、卷叶蛾等。矮牵牛如出现蚜虫危害,一般不能用杀灭菊酷喷施,否则容易产生药害,影响生长。
可以用播种、扦插、组培的方式养殖。播种养殖矮牵牛,播种时间视上市时间而定,实际播种时间还应根据品种不同进行调整。扦插养殖矮牵牛,室内栽培全年均可进行,花后剪取萌发的顶端嫩枝,长10厘米,插入沙床或穴盘,插后15~20天生根,30天移栽上盆。
矮牵牛种子细小,每克8000~10000粒,播种方法采用盆播或穴播。种子播后不需覆盖,注意保持播种土壤的湿度即可。矮牵牛播种后主要是温度管理,矮牵牛的发芽适温为24~26℃,发芽温度22~24℃,当温度24~25℃时,种子发芽较快,约7天即可出苗。子叶出现后温度降至20~24℃,苗发育成熟准备移植阶段降至15~17℃。发芽后幼苗必须立即接受高光照以避免徒长。在子叶出现之前保持100%的相对湿度,穴盘苗成熟时,相对湿度最终降至50%。待80%苗子的两片子叶出土后,揭开塑料薄膜,气温保持在18~28℃。播种后光照强,温室内温度高,则要适当放风或遮阴,使幼苗健壮生长,如果发现土壤缺水,及时浇水。待真叶展出后,可随水施入0.5‰的尿素和0.5‰的磷酸二铵一次,以后每隔7~10天施一次0.5%的尿素水,直到分苗前一周停施。苗期要加强对潜叶蝇的防治,幼苗两片真叶后,每隔一周喷一次1.8%爱福丁乳油1500倍液或2.5%的敌杀死2500倍液,直到分苗前结束。
播种苗生长到30~40天时(约6~8叶),就可以定植,扦插苗在插穗生根后便可移植。栽移基质选用排水良好、有机质含量高的园土2份,素沙3份,腐叶土4份,有机肥1份掺匀,杀菌消毒后使用。因矮牵牛根系分枝多而细,移栽后恢复较慢,故宜在小苗时尽早移植,并注意移植时勿使土坨散碎,以利成活,栽后立即浇一次透水。
上一篇: 夏季牛蛙生长的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