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因羊化脓创的形成,除与侵入的细菌的数量和毒力有关外,更重要的是决定于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和受伤组织的局部状态,当机体抗病力降低,损伤严重,创内挫灭的组织和血凝块较多,尘土、泥沙等异物夹杂着大量细菌侵入,局部血液循环不良时,最易形成化脓性感染。创腔较浅时,随急性炎症的消散,脓汁形成逐渐减少或停止。创腔深而创口小或创内存有异物,创囊时有发生脓肿可能引起周围组织的蜂窝织炎。在化脓性炎症过程中,炎性产物被吸收,病羊有时出现体温升高,白细胞增多等全身症状,甚至发生败血症。2 预防日常饲养管理过程中,应喂给羊富含蛋白质及维生素的饲料,足够的饮水,以改善其全身状况。对已发生的创伤应尽早施行外科手术,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和血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早期用抗生素也能将化脓感染时间推迟数小时。重伤羊要安排专人护理,护理过程中要注意采取防蝇、保温措施,要保持伤口清洁,防止再次损伤,加重病情。3 中西医疗法治疗原则是正确处理局部和全身的关系,防止感染加重,消除影响创伤愈合的各种因素,促进创伤自身净化,消除急性炎症,注重中西医结合治疗。清洁创围。先用灭菌纱布盖住创口,剪除创围被毛,用温肥皂水或消毒液将创围清洗干净,注意勿使洗刷液流入创内,然后用5%碘酊进行创围消毒。冲洗创腔。具体操作方法是用0.1%高锰酸钾、0.02%呋喃西林、3%过氧化氢、0.1%雷夫奴尔、0.01%~0.05%苯扎溴铵溶液反复冲洗创腔。如果为大肠杆菌或绿脓杆菌引起的,可用 2%~4%硼酸或2%乳酸冲洗。处理创腔。根据具体情况,用外科器械扩创,开张创缘,除去创内异物和坏死组织,清除创囊,排除脓汁。如果创囊深而无法排脓时,可做扩创排脓,对化脓疮的外科处理应彻底。局部用药。对于急性化脓阶段的正确处理,可用高渗液,如 10%氯化钠、10%硫酸钠溶液等进行灌注,急性炎症减退时,用“松碘油膏”(即魏氏油膏,松节油 5 毫升,碘仿 3 克,蓖麻油 100 毫升)加少许“两味生肌散”(铅丹1 份,枯矾2 份共研细末)引流。引流时将引流物一端导入创伤深部,另一端游离于创口下角引流,引流物不宜塞得过紧,一旦脓汁减少,就不可再用,以免影响创伤的愈合。中草药处方可应用防风汤,防风、荆芥、花椒、薄荷、苦参、黄柏各 30 克,水煎去渣候温洗患部,或 3%明矾水冲洗。此后撒布提脓去腐药,如九一丹,石膏(锻)50 克,红升丹50 克,共研细末。或防腐生肌散,煅石膏 25 克,枯矾、陈石灰各 30 克,血竭、乳香各 15克,没药5 克,铅丹、轻粉、冰片各3 克,共研细末。内治法,若毒气偏盛,而正气未衰者,则以托毒透脓为主,方用透服散,生黄芪 15 克,川芎、当归各10 克,穿山甲、皂角刺各 5 克,共研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用此托毒法,促其早日服出毒泄。若正虚毒盛,不能托毒外出,致使疮形平塌,肿势散漫,脓成不易外达,应以补益气血,透脓托毒为治法,用托里消毒散,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白芍、当归、川芎、金银花各 40 克,白芷、甘草、桔梗、皂角刺各 20 克,共研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或水煎服。此补托法,可扶助正气,托毒外出,以免毒邪内陷。若疮疡后期,毒邪已去,气血虚衰,或脓汁清稀,腐肉难脱,疮口难敛者,则宜以益气补血为治法,用八珍汤,熟地15克,当归,党参、白术各10克,白芍、茯苓各8克,川芎、甘草各5克,共研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或水煎服。此补法,可促进病羊创口早日愈合。化脓疮感染严重,全身症状明显,体温升高者,则又就以清热解毒,消肿散坚为治法,用仙方活命饮,白芷、贝母、防风、赤芍、当归、甘草、皂刺、穿山甲、天花粉、乳香、没药各 5 克,金银花、陈皮各 10克,共研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此属消法,化脓疮少用,但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临诊病症复杂,需灵活变通,多法使用,必要时还可配合血针疗法。全身疗法。在化脓性炎症急性过程中,为防治机体中毒,可静脉注射 5%碳酸氢钠溶液 50~100 毫升,每天 1 次,连用 4~5 次。为制止脓汁渗出,减少机体对有毒物质的吸收,可静脉注射 10%氯化钙 10~20毫升。另外,还可根据全身症状,适当应用抗生素疗法或磺胺疗法。对较深且密闭的深创,还应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1 000~1 500 单位,以防感染。
上一篇: 大豆灰斑病有何病状?
下一篇: 农民专业合作社哪些事项要实行公开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