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根腐病是一种主要发生在大豆根部,造成大豆根系不发达,根瘤少、地上部矮小瘦弱,叶色淡绿,分枝、结荚明显减少的植物类疾病。
以器孢子或菌丝体在病组织或种子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种子带菌引致幼苗子叶发病,在病残体上越冬的病菌释放出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先侵染底部叶片,后进行重复侵染向上蔓延。侵染叶片的温度范围为16~32℃,28℃最适,潜育期10~12天。温暖多雨,夜间多雾,结露持续时间长发病重。
大豆红蜘蛛主要是成、幼、若螨在叶背叶丝结网吸食汁液,受害豆叶初期呈黄白色斑点,逐渐变成灰白斑和红斑。严重时叶片卷缩、枯焦脱落,严重地块如火烧状。受害豆株生长矮小,结荚小,豆粒变小。其生活习性及防治措施如下:一、生活习性:一般以雌成螨群集于豆田枯叶上、杂草根部或土缝里越冬,每年发生10余代。春季气温回升平均到5-7℃时,越冬雌虫出蛰活动,
虎威(25%氟磺胺草醚水剂)是瑞士先正达公司生产的高活性选择性茎叶处理除草剂,可以在大豆苗后防除铁苋菜、问荆、鸭趾草、龙葵、藜、蓼、鬼针草、香薷、水棘针、苍耳等常见阔叶草。施药后药剂能被杂草茎叶和根系吸收,破坏杂草光合作用机能,使叶部组织迅速脱水黄萎,最后杂草死亡。施药4-6小时后遇雨不影响药效,在推荐剂量下施用对大豆安全。防除春播大豆
倒伏对大豆产量有较大影响,倒伏越重,减产幅度越大,倒伏越早,减产越多。大豆倒伏的发生通常是由植株生长过于繁茂而引起的。一是根据种植品种特性和当地环境条件,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和种植方式,肥力好的地块密度不宜过大;二是合理施肥,氮、磷、钾比例协调,切忌氮肥过量;三是适时中耕,促进大豆根系发育,增强大豆抗倒能力;四是根据当地大豆长势、天
大豆缺氮时,叶片变成淡绿色,生长缓慢,叶子逐渐变黄。严重时从下向上黄化,直至顶部新叶。在复叶上沿叶脉有平行的连续或不连续铁色斑块,褪绿从叶尖向基部扩展,乃至全叶呈浅黄色,叶脉也失绿。叶小而薄,易脱落,茎细长。下部叶片色开始变浅,呈淡绿色,以后逐渐变黄、枯干。
大豆的花序着生在叶腋间或茎顶端,为总状花序。一个花序上的花朵通常是簇生的,俗称花簇。每朵花由苞片、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构成,花冠的颜色分白色、紫色两种。大豆是自花授粉作物,花朵开放前即已完成授粉,天然杂交率不到1%。
1、选用耐病品种,去除种子中混杂的病菌核。2、合理轮作换茬。大豆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倒茬,可显著减少田间菌核的积累,避免重茬、迎茬。3、加强田间管理。收获后应及时深翻,及时清除和烧毁残茎以减少菌源。大豆封垅前注意及时中耕培土。注意平整土地,防止积水和水流传播。4、化学防治。菌核病病菌子囊盘发生期与大豆开花期的重叠盛期是菌核病的防治最佳期。
大豆有无限结荚习性和有限结荚习性之分
①黄斑型:一般与轻花叶型和皱缩花叶型混合发生。老叶上出现不规则黄色斑块,叶不皱缩,上部嫩叶多呈皱缩花叶状。②芽枯型:植株顶梢及侧枝芽呈红褐色或褐色,萎缩卷曲,最后变黑色枯死,并发脆易断,植株矮化;开花期多数花芽萎蔫不结荚。结荚期荚上生圆形或不规则褐色斑块,荚多畸形。③褐班型:这是花叶病在豆粒上表现的症状。其斑驳色泽与豆粒脐部颜色有
播种无毒或低毒的种子,是防治该病关键。生产上种子带毒率要求控制在0.5%以下,可明显推迟发病盛期,减轻种子发病率。(1)农业防治:建立无病留种田。良种繁殖田种子带毒率控制在0.2%以下,种子田与生产田隔离100m以上,采取各种措施严格防治病毒病的发生。选用免疫或抗病品种。免疫品种有87812、85444S-1、RN-9、3481、3317、86537-6、3708、鲁黑豆2号、860
一、大豆的主要类型及品种(一)品种:中豆30、翠扇大豆等。(二)类型:1、春大豆。在4月初播种,7月上中旬成熟,全生育期95-110天。2、夏大豆。在5月下旬-6月上旬播种,10月上旬成熟,全生育期120-130天。3、秋大豆。在7月下旬播种,11月上、中旬成熟,全生育期95-120天。二、播量及播种密度1、春大豆亩播12-14斤,条播行距一般为25-30厘米,每穴留2
大豆蚜的防治方法如下:①农业防治:及时铲除田边、沟边、塘边杂草,减少虫源。②利用银灰色膜避蚜,利用蚜虫对黄色的趋性,采用黄板诱杀。③生物防治:利用瓢虫、草蛉、食蚜蝇、小花蝽、烟蚜茧蜂、菜蚜茧蜂、蚜小蜂、蚜霉菌等控制蚜虫。④药物防治:蚜虫发生量大时,农业防治和天敌不能控制时,要在苗期或蚜虫盛发前防治,当有蚜株率达10%或平均每株有虫3~5头,
大豆根腐病是大豆上的重要病害,近几年发生严重。因地上部症状与大豆抱囊线虫病相似,常误认为是大豆抱囊线虫病。大豆得了这种病后,结荚减少,产量降低,重病地减产60%或绝产翻种。(1)症状:大豆4~5片复叶期开始田间点片发病。病株从叶缘向内变黄,叶脉仍为绿色,最后整株黄化,植株变矮。根部变褐腐烂,最后变黑,地上部枯死。(2)病原:大豆根腐病是
侧根从地表以下5~8厘米主根上分生而成。大豆根系由主根,侧根和根毛组成。主根有胚根发育而成。侧根从地表以下5~8厘米主根上分生而成。大豆根系分泌物诱使根瘤菌侵入根部形成根瘤。
[发生规律](1)世代。辽宁每年发生2代,南方4~5代。(2)越冬。1代为害重。以3、4龄幼虫在卷叶里吐丝结茧越冬。(3)气候。豆卷叶野螟喜多雨湿润气候,一般干旱年份发生较轻。(4)栽培。生长茂密的豆田重于植株稀疏田,大叶、宽叶品种重于小叶、窄叶品种。
(一)提供就业岗位和增加农民收入我国大豆面积700万公顷左右,是我国五大作物(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大豆)之一。此外,随着我国近几年大豆需求的增加,大豆加工、贸易的发展,大豆产业提供上千万的就业岗位。仅以东北和内蒙古地区为例,该地区劳均耕地约在o.8公顷左右,433万公顷大豆提供了540多万农民的就业岗位,解决了上千万农民的生计。特别是我国
潜叶蝇属于双翅目蝇类,是主要危害草坪的潜叶蝇类害虫,中国常见的有潜叶蝇科的豌豆潜叶蝇、紫云英潜叶蝇、水蝇科的稻小潜叶蝇、花蝇科的甜菜潜叶蝇等。其具有舐吸式口器类型,以幼虫为害植物叶片,幼虫往往钻入叶片组织中,潜食叶肉组织,造成叶片呈现不规则白色条斑,使叶片逐渐枯黄,造成叶片内叶绿素分解,叶片中糖分降低,危害严重时被害植株叶黄脱落,
此虫从苗期开始危害,大豆初花期为其成虫产卵和幼虫侵入高峰期。以幼虫在大豆主茎、侧枝和叶柄内蛀食髓部和木质部,形成隧道,影响营养及水分的输导,使受害作物叶片黄化,似缺肥缺水状,植株矮小,严重时枯死,造成缺株;花荚期受害则造成豆荚减少,秕粒增多,一般减产30%左右,重者可达50%以上,极大地影响了豆类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豆秆黑潜蝇主要危害四季
(1)大豆干燥。为了保证长期安全储存,大豆的含水率通常要降到13%。才能入库储藏。用塔式干燥机干燥时,豆粒的受热温度不超过30~35℃,干燥介质温度为60~80℃,处理时间为40~45分钟;采用双级干燥时,第一级干燥介质温度为90℃,豆温为25℃,第二级的干燥介质为80℃,豆温35℃。大豆一次干燥降水不低于3%~6%,降水速率约为3%/小时。(2)大豆的贮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