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麦联合收割机收割大豆如何避免籽粒破损?(1)收获大豆前,一定要购买和更换厂家配套收获大豆的专用主轮,降低脱粒部分转速,变小麦收割机为大豆收割机。(2)调大脱粒部分间隙。(3)适期收获,避免大豆籽粒过于干燥。(4)收获后要注意晾晒,防止霉变。
大豆出苗不好的原因有:1、种子质量。大豆品种质量不合格,会导致大豆播种后出苗不齐甚至不出苗;因此选种时,要选择适合当地的正规合格品种,避免后期造成巨大损失。2、烧苗。大豆施肥尤其是施种肥时,应注意种、肥隔离,若施肥量过大或种、肥相互接触或距离太近,就会造成烧苗,影响大豆出苗。3、干旱。土壤含水量过低时,大豆种子无法获得萌发所需的足够的
喷药防治。在幼虫期,可用90%敌百虫1000倍液,或25%西维因500~1000倍液,或50%杀螟松500倍液喷雾。一般从烟青虫危害开始起,每隔10~15天施1次药。2.人工捕捉。在烟青虫危害期间,在阴天或早晨逐株捕捉,效果很好。3.诱捕成虫。用毒饵诱杀或用杀虫灯诱杀。
大豆的胞囊线虫是以胞囊在土壤中和寄生在根茬上越冬,也可以沾染胞囊的土粒混杂在种子之间随种贮藏越冬,病害的发生及程度与影响线虫活动的条件有一定的关系,由于胞囊壁较厚,线虫对较低温、潮湿等不良环境会有较强的抵抗力,但对高湿度环境的抵抗力则较弱,对较干燥的土壤环境抵抗力较强。因此,通常在田间降雨量大,土壤湿度大的情况下,线虫发育需要一定
辽河平原位于辽宁省中部,分布于辽河中下游两岸,地处温带,多10度的有效积温3223度~3565度,年降雨量560~728毫米,无霜期146~179天,土地平坦,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水、肥、气、热条件好,适宜发展大豆生产。
主要为害豆荚和豆粒,也为害叶和茎。苗期染病,子叶上产生褐色至赤褐色圆形斑,云纹状。真叶染病初生紫色圆形小点,散生,扩展后形成多角形褐色或浅灰色斑。茎秆染病形成长条状或梭形红褐色斑,严重的整个茎秆变成黑紫色,上生稀疏的灰黑色霉层。豆荚染病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较大,灰黑色,边缘不明显,干后变黑,病荚内层生不规则形紫色斑,内浅外深。
大豆的颜色即种皮色多达十几种,分为五大类,即黄、青、黑、褐、双色,每一类又细分为如下不同颜色:黄大豆:黄、淡黄、白黄、浓黄、暗黄。青大豆:淡绿、绿、暗绿。黑大豆:黑、乌黑。褐大豆:茶、淡褐、深褐、紫红。双色大豆:虎斑、鞍挂。可见,把大豆称为黄豆是不全面的,黄大豆、青大豆、黑大豆、褐大豆、双色大豆都是大豆。
大豆胞囊线虫寄主范围很广,大多数为杂草和豆区不常见的植物。在栽培植物中的主要寄主有小豆,赤小豆、饭豆、某些菜豆品种等。
高温高湿条件下,子叶上病斑处形成的分子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豆荚从嫩荚期开始发病,鼓粒期为发病盛期,遇高温多雨年份发病重。分生孢子2d后侵染力下降26%,6d后失去生活力。生产上该病害的流行与品种抗病性关系密切,如品种抗性不高,又有大量初侵染菌源,重茬或邻作、前作为大豆、前一季大豆发病普遍,花后降雨多、湿气滞留或夜间结露持续时间长等很易大发生。
造成大豆倒伏的原因较多,有品种本身的原因,也有土壤气候条件、栽培措施等方面的因素。
一是选择农药时要注意农药药性尽量选择速效性和内吸性强农药。速效性农药具有很强的触杀作用,击倒力强,喷药后很快发挥药效;内吸性强的农药一般在5小时后,80%的有效成分已被作物吸收到组织内部面发挥药效。二是要改变施药方法1、在阴雨天时喷药可用粉剂农药,尽量不用乳油或可湿性粉剂农药。2、要经常收听天气预报,注意天气变化,根据药剂的药效期,抓住
大豆为豆科大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塬产我国。我国自古栽培,至今已有5000年的种植史。现在全国普遍种植,在东北、华北、陕、川及长江下游地区均有出产,以长江流域及西南栽培较多,以东北大豆质量最优。
在螟卵孵化盛期用药,30%唑磷·毒死蜱乳油(低毒)使用70-100毫升/亩喷雾喷雾应均匀周到,施药后6小时遇雨,天晴时应补喷一次。避免在强阳光、大风天气条件下施药。安全间隔期为30天,每季最多使用2次,勿在安全间隔期内进行收获。
可以用50%辛硫磷拌种。先用3公斤左右的水溶解药剂,然后均匀喷洒到种子上拌匀,晾至半干后播种。按种子重量的0.01%-0.1%拌种。市场上一般较为常见防治地下害虫的农药有:吡虫啉、辛硫磷颗粒、敌百虫等均可以有效防治地下害虫。
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的适宜苗龄是一般2~3片真叶移栽较合适。苗龄2-3片真叶。一般2-3片真叶移栽较合适。苗龄2-3片真叶(30天)。
大豆食心虫每年只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内作茧越冬。次年7月中旬破茧而出,爬至土表化蛹,成虫于7月中旬为产卵盛期,卵期5-8天。幼虫孵化后,在荚上爬行8-24小时蛀荚为害。8月上旬为入荚盛期,在荚内为害20-30天,9月份脱荚入土越冬。初孵幼虫行动敏捷,在豆荚上爬行时间一般不超过8小时,个别可达24小时以上。入荚的幼虫可咬食约两个豆粒,并在荚内为害直
7月1日到农户地里发现种植的黑大豆作物,顶部叶片像开水烫过似的,发黑褐色干枯,所有病叶基本都在顶部发生,个别有植株矮化皱缩现象,是什么病害根据您的描述,疑似大豆霜霉病;个别的矮化皱缩,请您分辨一下是病毒病还是茶黄螨?有明脉现象的是病毒病。
(1)加强检疫,严禁将病原带人非感染区。(2)选用抗病品种。(3)合理轮作要避免连作、重茬,病田种玉米或水稻后,胞囊量下降30%以上,是行之有效的农业防治措施。(4)药剂防治提倡施用甲基异硫磷水溶性颗粒剂,每亩300〜400g有效成分,于播种时撒在沟内,湿土效果好于干土,中性土比碱性土效果好,要求用器械施不可用手施,更不准溶于水后手沾药施。也可用8%甲多
大豆田化学除草有两种方法:苗前除草、苗后除草。 苗前除草:土壤墒情好时,可以在大豆播种后拱土前进行封闭处理。每亩用50%乙草胺乳油200~300毫升,或90%禾耐斯100~1500毫升加70%赛克津可湿性粉剂20~40克,或加噻吩磺隆2~3克,或加75%宝收干悬浮剂2克,或加48%广灭灵乳油50~100毫升,或加72%的2,4D丁酯65~100毫升,对水30千克进行土壤喷雾。苗后除草
属于咀嚼式口器,用胃毒剂进行防治是咀嚼式口器,可用内吸性杀虫剂防治害虫的口器属于咀嚼式口器类型用胃毒剂农药进行防治是咀嚼式口器为害,用胃毒剂防治。咀嚼式口器胃毒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