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甘蔗红斑病造成的,可使用阿米妙收1500倍液防治,每隔7天喷1次,连续喷2次。同时做好蔗田排灌系统,及时排除积水,以降低田间的湿度,并及时剥除病叶、老叶并集中烧毁,减少侵染源。注意氮、磷、钾肥的配合施用,防止单施过量氮肥。病区在雨季前多施钾肥,以增强甘蔗的抗病力。
根据自然生态条件,我国蔗区可划分为华南蔗区、华中蔗区和西南蔗区,其中华南蔗区占全国90%以上,包括海南和台湾全部,广东、广西北纬24°以南地区,福建东南沿海、云南南部海拔1100米以下地区,年降水量1000~3000毫米,年均气温21~25℃,全年均可种植甘蔗。华中蔗区占全国5%,位于北纬24°~33°之间,包括浙江、湖南、湖北、四川、江西、贵州部分地区,海拔5
(1)选用前期生长快的品种。(2)深耕施足基肥,适期灌溉,注意排除积水及降低水位,在蓟马发生盛期增施速效肥,加强田间管理,促进甘蔗生长,心叶开展快,可减轻为害。(3)早晨用40%乐果乳油或50%杀螟腈乳油、50%杀螟松乳油、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重喷心叶,每667㎡用对好的药液75L。此外每桶药液中(约14kg)对尿素200g,同时促进甘蔗生长,效果更好。由于蓟马
为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初在叶片上产生淡黄色小斑点,后病斑在叶片正背两面产生长2~10ram的橙黄色至褐色夏孢子堆,因此称为黄锈病。后期变为黑色冬孢子堆。病情严重的叶片枯死。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如粤糖71/210、粤糖63/237、闽糖70/611等。(2)发病初期开始喷洒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或80%喷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隔7~10天一次,防治2~3次。
(1)合理用药。①对症用药,掌握用药的关键期和最有效的施药方法。②注意用药的浓度与用量。③合理混用农药。(2)安全使用农药。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规范》、《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等规定,不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禁止使用淘汰的农药,施用农药不要次数过多,间隔时间不要太短。(3)预防为主,综合防治。能采用农业和
如何培育甘蔗实生苗?甘蔗种子细小,内含养分少,不能直接在大田播种,先要进行育苗。播种的土壤要求疏松、肥沃,并进行消毒,以杀死土壤病菌和杂草种子。播种时一般控制在30厘米×30厘米内有150条幼苗为宜,播种后薄盖细土,浇水至湿透,加盖薄膜保温、保湿。在管理上,播种后的第二天,室内温度宜保持在30~36℃之间,种子萌动后室内温度宜保持在25~30℃之
一、品种名称:福农41号二、品种类型:糖蔗三、选育单位:国家甘蔗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福建农林大学甘蔗综合研究所、农业部福建甘蔗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四、审定编号:桂审蔗2014006号五、适宜种植区域:广西各甘蔗产区种植六、品种来源:新台糖20号×粤糖91-976七、亩产量:2012~2013年参加国家甘蔗品种区域试验,两年新植一年宿根平均甘蔗亩产量6813.
(1)单机组合收获。其工艺是:人工去梢+整秆式甘蔗收割机(只砍切)+甘蔗剥叶机。这种收获方式比人工收获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适合在较小地块上作业。(2)甘蔗联合收获。采用整秆式联合收割机或切段式联合收割机,一次完成砍切和剥叶作业。这种收获方式工作条件好,生产效率高,切段式联合收割机对倒伏严重的甘蔗适应性强。适合于收获、运输和
甘蔗制糖过程中,蔗汁通过澄清、由压滤机或真空吸滤机过滤后的残渣叫滤泥。滤泥含有甘蔗纤维、蔗糖,带有蔗蜡的凝结胶体,以及蛋白质、磷酸钙,还夹带随原料蔗茎带来的沙泥,这些成分多来自甘蔗本身,而钙质物多数是蔗汁澄清处理时加入的,除此以外,滤泥还含有少量的铁、锌等微量元素。滤泥一般占压榨量的3%~4%,日处理2000吨的糖厂,一个榨季就可产生滤泥1
【病害名称】柑桔裂皮病【病原】学名Citrusexocortisviroid,CEV【为害症状】以枳作砧木的甜橙,在定植后2~8年开始发芽,病树砧木部分外皮纵向开裂和翘起,后呈鳞片状剥落,同时树冠矮化,新梢少而弱,叶片比正常小,有的叶片叶脉附近绿色而叶肉变黄,类似缺锌症状,病树开花较多,但落花、落果严重,产量降低。有些病菌树只表现裂皮症状而树冠并不显著矮化,
黑果蔗喜大肥大水,要重施基肥,适时追肥。整地时亩施优质农家肥3-4方,磷肥50-75公斤,钾肥40--50公斤,氮肥30公斤,深耕30厘米。黄淮地区3月中下旬种植,可采用等行距100厘米,也可大行150厘米,小行60厘米种植,亩植2000株(每株2-3芽),种后盖地膜。一般4月中旬出齐苗,苗期不是很旱不浇水,有利提高地温促苗早发。7、8、9三个月是管理关键时期,要适时追
一、为害:甘蔗褐条病为真菌病害,主要发生在洼地、瘦地、缺磷、缺硅地块。病原来自蔗田的病株及其残叶,病菌借气流传播蔓延,主要通过气孔侵入,并在湿润的叶片上萌芽。病害典型症状:病斑最先发生于嫩叶,初呈透明状小点,后为水渍状条斑,与主脉平行,后变为黄色、红褐色带黄晕,严重时条斑合并成大斑块,叶片提早干枯,一眼望去好像“火烧状”。二、防治
甘蔗的需水规律:甘蔗一生需水量大但不耐涝,总的需水趋势是"两头少,中间多"。即萌芽期、分蘖期和成熟期需水量少,伸长期需水量大。因此蔗田应分别保持"润--湿--润"状态。云南气候是冬春干旱,夏秋多雨。所以在甘蔗生长前期,需水量虽少,但应加强灌溉。伸长期时逢雨季,一般不需灌溉。云南有80%多的蔗地没有灌溉条件。甘蔗不耐涝,蔗田积水会引起烂根,需及
甘蔗赤腐病为真菌病害。病害典型症状:中脉出现梭形斑,病斑四周红黑色,中部黄白色,其上具分散的小黑点为病菌;叶鞘先出现红色不定型的大斑,后变为黄白色;蔗茎纵向切开可见纺锤形小红点,后间组织变为暗红色,最后茎内组织干枯下陷。病菌主要通过伤口如螟害孔、生长裂缝等侵入。防治措施:①选种抗病品种,采用无病、无螟害蔗种。②蔗种处理。在52℃的温
甘蔗汁本身带凉,体质虚寒人士不宜多饮,若寒咳(痰白而稀)者误饮,病情有可能实时加重。相传甘蔗蒸熟后才榨汁可免此弊端,但确实功效如何,仍有待验证。倒是竹蔗配白茅根、红萝卜煮水确有清热的功效,小朋友多眼屎兼脾气暴躁时最适宜。若再加荸荠(马蹄),可于小儿出水痘或麻疹时,当水常饮,清热解毒,既可帮助病毒透发,亦可加快痊愈。作为食糖的主要来源,
主要为害叶片,尤以新叶基部症状最为明显。一般出现黄绿相间不规则的嵌纹、条斑或斑驳,长短大小不一,布满叶片。有时病斑褪绿很明显,形成黄白斑,偶现坏疽之红点。病株叶色较健株浅,生长也缓慢。
栽培原种包括热带种、印度种和中国种,野生种包括细茎野生种、大茎野生种以及甘蔗的近缘属植物。现代甘蔗品种都含有栽培原种和野生种的血缘,都是栽培原种和野生种间杂交、回交的后代,因此,现代甘蔗品种被称为甘蔗种间杂种。
果蔗连作产量不高品质不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土壤缺乏镁、硅、钙、锌、硼、铁、钼、锰等中量微量元素,导致没有足够的中量微量元素供应,造成果蔗生长不良,不但植株矮小,节间瘦弱,而且糖分含量低,蔗汁淡而无味。因为果蔗吸收中量微量元素能力强,种植第一年已经基本上把土壤中的中量微量元素吸收尽,连作就会缺乏中量微量元素。所以,果蔗连作要注意增
一、熏烟保温防冻,霜冻到来前,于蔗地通风处的一边设烟堆,堆距5—10米,霜冻的夜晚点燃,使浓烟持续到凌晨,一般可提高蔗田温度1——3℃。二、灌水,预计要发生霜冻的夜晚,可引水灌溉,白天排干,起到防冻的作用。三、施肥,要注意多施酿热性的有机肥和磷肥,能提高蔗田温度和甘蔗抗霜冻能力。四、注意宿根蔗的田间管理工作,凡要留宿根蔗的蔗田在霜冻未结
当土壤表面、植株表面以及近地面空气层的温度降低,引起甘蔗植株遭受伤害或者死亡的现象称为霜冻。防治霜冻的措施如下。(1)选择抗寒能力强的甘蔗品种。(2)选择地段,回避霜冻。根据不同地形小气候的差异,选择适宜地段以减轻霜冻;合理畦向,起畦应采用东西向。(3)采用提高作物抗寒能力的技术措施,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合理培土。(4)当霜冻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