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一生需水量很大,茎的含水量多,幼嫩茎梢含水量最多,一般达85%-92%,而到成熟期茎含水70%左右,干物质含量约30%。甘蔗吸收水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根部吸收,但吸收到体内的水分90%以上又通过叶片气孔蒸腾作用散失到体外。甘蔗吸收水分的规律:幼苗期到分蘖期吸水大约占全生育期的15%-20%;伸长期植株生长快,需水量最大,约占全年生育期需水的55%-60%;转入到
深松的主要作用是疏松土壤,打破犁底隔离硬层,增强土壤贮水能力,作业后耕层土壤不乱,动土量少,减少翻耕后裸露土壤水分蒸发损失。要根据不同土壤条件进行深松作业,根据甘蔗宿根年限,一般2~3年深松1次。深松机具主要类型:单柱凿铲式、倒梯形全方位式、可调翼铲式、旋耕式和振动式等。凿式深松铲深松部件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竖直安装的刀杆以及在刀杆最
赤霉素一克+磷酸二氢钾50克+氮30克加水20公斤,喷施到甘蔗叶子上,20天喷一次,共喷4次,甘蔗又粗又壮,想要多长的节都可以.以上使用的是微量元素肥料之一,是最绿色的肥料之一。还有另外一种办法是种植的时候施足有机肥料再种植甘蔗,结合氮磷钾肥料使用,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甘蔗嵌纹病防治技术?①选用较抗病的栽培品种,如桂糖11号、台糖134、闽糖70—611等。②重病区在淘汰高度感病品种的同时,要拔除病株,病地禁留宿根,蔗地附近不种玉米,高梁等中间寄主。③砍蔗刀具消毒(用火烤片刻),及时消灭传播虫媒,加强栽培管理。④对有带病嫌疑的蔗种可用温水浸种。方法是:恒温浸种3次,隔天处理1次,每次浸种20分钟。第一次浸种温度5
甘蔗齐苗后,主茎苗生长加快,同时,分蘖也陆续出现。此时,分蘖苗与主茎苗之间反抑制和抑制作用矛盾激烈,主茎苗因基础较好,会抑制分蘖苗的发生,而分蘖苗因此时的蔗田尚未封行,光照充足,有利于对抗主苗的抑制。因此,在栽培上要及时供给水肥,促进早分蘖,提高有效分蘖,以弥补甘蔗基本苗量不足,保证有足够的苗量群体。有些甘蔗品种分蘖率高,蔗田如果
甘蔗的分布主要在北纬33°至南纬30°之间,其中以南北纬25°之间,面积比较集中。甘蔗原产于印度,现广泛种植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甘蔗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巴西,其次是印度,中国位居第三,种植面积较大的国家还有古巴、泰国、墨西哥、澳大利亚、美国等。中国的主产蔗区,主要分布在北纬24°以南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包括广东、台湾、广西、福建、四川、云
甘蔗褐条病为真菌病害,主要发生在洼地、瘦地、缺磷、缺硅地块。病原来自蔗田的病株及其残叶,病菌借气流传播蔓延,主要通过气孔侵入,并在湿润的叶片上萌芽。病害典型症状:病斑最先发生于嫩叶,初呈透明状小点,后为水渍状条斑,与主脉平行,后变为黄色、红褐色带黄晕,严重时条斑合并成大斑块,叶片提早干枯,一眼望去好像“火烧状”。防治措施:①选种抗
甘蔗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是制糖工业的主要原料之一。我国种蔗80%为旱坡地,土壤大多较瘠薄,有机质含量低,一般为1%左右。因此,增施有机质含量丰富的肥料作基肥,对提高产量和改良土壤的效果十分良好。甘蔗高产施肥经验表明,基肥应以生物有机肥为主,配施氮、磷、钾肥。一般春蔗高产田块,亩施生物有机肥200--300公斤作基肥,配施尿素10公斤、过磷酸钙20
(1)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火爆农资招商网种;(2)为促进甘蔗产业的发展,加强科学技术的投入,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3456.TV加强对甘蔗叶萎病的监测,设立微观、宏观方面的测报点。3456.TV(3)加强田间管理科学施火爆农资招商网肥,避免偏施氮火爆农资招商网肥,增强植株抗性;合理灌溉,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3456.TV(4)药剂火爆农资招商网防治发
甘蔗拔节期管理技术一、重施攻茎肥甘蔗伸长期是发大根、开大叶、长大茎需养分最多的时候,吸肥量占总吸肥量的50%以上。因此,必须重攻茎肥,而且以施氮肥为主,以促蔗茎生长和增粗,防止早衰,提高产量和糖分。每667米2(1亩)施尿素10~13公斤,腐熟人粪尿2500~3000公斤,饼肥25公斤,如基肥和前期磷、钾肥不足,可结合补施磷、钾肥。若蔗株生长旺盛、叶色
甘蔗齐苗后,主茎苗生长加快,同时,分蘖也陆续出现。此时,分蘖苗与主茎苗之间反抑制和抑制作用矛盾激烈,主茎苗因基础较好,会抑制分蘖苗的发生,而分蘖苗因此时的蔗田尚未封行,光照充足,有利于对抗主苗的抑制。因此,在栽培上要及时供给水肥,促进早分蘖,提高有效分蘖,以弥补甘蔗基本苗量不足,保证有足够的苗量群体。有些甘蔗品种分蘖率高,蔗田如果
粤糖93—159特早熟、高糖、高产、耐旱,抗风、抗病力强,宿根性强;萌芽快速整齐,萌芽率高,宿根蔗发株早而多,宿根蔗产量与新台糖10号比平均增产10.6%,糖产量增产21.7%;初、中期生长快,封行早,生长势好,生长后期有的年份孕穗开花;中至大中茎,有效茎数多,蔗茎均匀,易脱叶,无水裂,无气根;不易风折和倒伏,台风过后恢复生长快;对主要病虫害具
甘蔗宿根矮化病为细菌病害,随宿根年限延长而加重。病害典型症状:植株矮化,生长迟滞,但易与生长不良混淆,蔗茎纵向切开可见节部位维管束有棕褐色点,有的呈纵向延伸。蔗种带菌是最主要传播途径,其次是收获机械。防治措施:下种前用50℃热水浸种2小时,或利用腋芽/茎尖培养脱毒健康种苗最有效。
果蔗与制糖蔗经济产量所需的营养元素基本是相同的。只不过制糖蔗对磷素肥,为提高其含糖量可略为增加,而果蔗为减少其肉质中的粗纤维,施肥时可略为减少钾素的施用量。果蔗一般亩施肥量为:纯氮30-40公斤,磷(P2O5)15-20公斤、钾(K2O)10公斤。此外,为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建议通过叶面喷施进行补充微量元素。硼:0.3%硼砂溶液;锌肥:0.2%硫酸锌溶液;
1.首先应该清楚发生地下害虫的种类,然后采用恰当的防治措施。2.水旱轮作,有条件的蔗地可以实行水旱轮作,或者发现地下害虫后改种一年水田,这是消灭地下害虫最有效的方法。3.灯光诱杀,很多地下害虫成虫在4月份要钻出地面交配或取食,其中很多有很强的趋光性,地头用杀虫灯诱杀成虫有很好的效果。4.生物防治,一些真菌、细菌、线虫和其它微生物对一些地下害
云蔗08-1609特征特性:糖料。早熟杂交品种。出苗整齐且壮,苗期长势强,成茎率高,蔗茎均匀整齐,株型紧凑,叶片清秀,脱叶性较好,宿根性强,株高较高(255厘米),中大茎(2.7厘米),单茎重实(1.58千克)。11月至12月平均糖分14.38%,次年1月至3月平均糖分16.58%,11月至次年3月全期平均糖分15.7%,纤维含量10.29%。高抗花叶病,中抗黑穗病,抗旱性强。第
(1)单机组合收获。其工艺是:人工去梢+整秆式甘蔗收割机(只砍切)+甘蔗剥叶机。这种收获方式比人工收获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适合在较小地块上作业。(2)甘蔗联合收获。采用整秆式联合收割机或切段式联合收割机,一次完成砍切和剥叶作业。这种收获方式工作条件好,生产效率高,切段式联合收割机对倒伏严重的甘蔗适应性强。适合于收获、运输和
我国耕作、田间管理和运输机械化技术已成熟,并有成熟的系列机型在推广使用,特别是在农场,机械化程度比较高。碎叶还田、破垄平茬、排灌、植保和甘蔗剥叶机械化技术也已成熟,市场上有成熟的国产机型,需要进一步推广使用。但甘蔗种植和收获机械化技术还不成熟,目前市场上还没有适合我国甘蔗种植和糖业生产需要的国产机型可供大面积推广使用。近年来,广西
甘蔗适合栽种于土壤肥沃、阳光充足、冬夏温差大、降水充沛,全年温度较高、平原或地形平坦的区域、太阳辐射较充足的地区。甘蔗是热带、亚热带作物,具有喜高温、需水量大、吸肥多、生长期长的特点。它对热量要求尤其较高,冬季最低温度如果低于0℃,就有可能遭受冻害。我国南方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水热条件较好的河谷平原、三角洲,是适宜种植甘蔗的地区。
甘蔗的需水规律:甘蔗一生需水量大但不耐涝,总的需水趋势是“两头少,中间多”。即萌芽期、分蘖期和成熟期需水量少,伸长期需水量大。因此蔗田应分别保持“润--湿--润”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