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危害症状。茎、叶和果实均可受害。茎部多在节处发生,初害部呈暗绿色水浸状,后缢缩变细,有时几节同时发病,使病部以上瓜蔓萎蔫,最后全株枯死。由于病情发展快,病叶枯萎时仍为绿色,为典型青枯型症状。叶柄症状和茎部相同。被害叶片多在叶缘和叶柄连接处发生不规则水浸状暗绿色大斑,天气潮湿时,病斑扩展很快,常造成全叶腐烂,天气干燥时,病斑呈青
大棚黄瓜落蔓要在午后进行均匀分布,保持合理采光位置,维持最佳叶片系数,提高光合效率,从而使黄瓜长势加强,结瓜期延长。不过,落蔓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才能保证温室大棚黄瓜优质高产。落蔓时机在植株生长点接近棚顶,植株底部无叶茎蔓离地面30厘米以上的时候就要及时落蔓,落蔓宜选择晴暖午后进行,这样不易损伤茎蔓。切记不要在含水量高的早晨、上午或浇
黄瓜喜湿不耐旱,土壤湿度以85%~95%、空气相对湿度以白天80%、夜间90%为宜。黄瓜较耐弱光,叶片光合作用的饱和点为55000勒克斯,补偿点为2000勒克斯。黄瓜对土壤条件要求较高,以选择富含有机质、透气性良好,既能保水又能排水的腐殖土壤栽培为宜。
答:黄瓜属喜温性蔬菜。叶片生长的相宜温度白日为25-28摄氏度,夜间12-15摄氏度。结瓜期相宜温度白日25-32摄氏度,夜间15摄氏度阁下。温度降到10-12摄氏度以下,植株心理勾当失调,生长缓慢或遏制生长。温度低于5摄氏度以下难以顺应,连续2-3天,植株会受寒害。遇0摄氏度以下的低温时,随即冻死。黄瓜差别生长时期的耐寒能力差异较大,苗期的耐寒能力最强,结
肥水管理:定植后3~4天浇1次较小的缓苗水,促进缓苗。缓苗水后再浇带肥水,冲施尿素10千克左右,每5~7天浇1次。结瓜期要每周叶面喷施1次0.2%~0.3%的磷酸二氢钾。空气湿度保持在80%左右。温度管理:定植1周内保持白天25~30℃,夜间18~20℃,不超过35℃不放风。缓苗后要降低温度,白天22~25℃,夜间16~18℃。光照管理:荷兰小黄瓜耐弱光性较强,冬季
春黄瓜的前茬多是春白地或越冬菠菜,其中以春白地为好。黄瓜的前茬最好2~3年没种过黄瓜,因为黄瓜的病害多,尽量减少重茬。为预防枯萎病和霜霉病,也不宜在低洼窝风地种植黄瓜。
保温嫁接后伤口愈合的适宜温度为25℃左右。在早春嫁接时气温尚低,床温受气候影响很大,接口在低温条件下愈合很慢,影响成活速度。因此,幼苗嫁接后应立即放入拱棚内,苗子排满一段后,及时将薄膜的四周压严,以利保温、保湿。苗床温度的控制,一般嫁接后3~5天内,白天保持24~26℃,不超过27℃;夜间18~20℃,不低于15℃。3~5天以后,开始通风,并逐渐降
1.合理轮作大棚黄瓜霜霉病的初侵染源是露地黄瓜霜霉病或土壤中的带菌病残体,因此,大棚黄瓜的前茬以夏萝卜、苦瓜等作物为宜,忌连作。2.选用良种宜选用抗病性强、丰产性好、适宜大棚栽培的优质杂交种,如津优2号、津杂3号、津春4号等。3.培育壮苗苗床与生产大棚分开并进行床土消毒,严格控制播种密度,加强苗床管理,通风排湿,增加光照,控制幼苗徒长,培养
春黄瓜定植前后是幼苗锻炼和定植缓苗时期。此时正值气温回升,低而不稳,地温偏低,不完全适应黄瓜幼苗的生长发育,因而容易出现:闪苗、寒根、沤根、浇根、暧冻、花打顶等现象。闪苗和受冻:闪苗是细苗后期通风过猛造成,而受冻多是由于气温低一幼苗适应温度所致。“闪苗“或受冻后,苗叶最初萎蔫,如温度连续下降,则呈水浸状,继而失去绿色,边缘上卷,以
二氧化碳是黄瓜重要的气体肥料。所以冬热大棚温室栽培中采用增施二氧化碳气体,透风换气等措施,增产后果十分明显。二氧化碳施肥可以明显提高黄瓜光合作用强度,同时对呼吸作用有克制作用,从而有利于提高黄瓜产量。
施肥如果营养土配制时施入的肥料充足,整个苗期可不用施肥,如果发现幼苗叶片颜色变淡,出现缺肥症状时,可利用0.2%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溶液喷施幼苗。如果是育苗移栽,营养土配制的肥料充足,整个苗期不需要追肥,如果是直播,底肥充足,整个苗期也不需要追肥,因为黄瓜苗期特别容易徒长,水肥多容易造成植株徒长,一旦植株徒长就会出现三落现象,所以在正常
~缓苗后加强植株调整、领蔓、掐卷须、侧枝、打底叶、摘心等及时进行。满架后及时摘心,促结回头瓜。另外,可以人为调节植株长势,抑强扶弱,使全日光温室植株龙头处于同一水平,便于管理。黄瓜架一般用塑料绳或尼龙网吊蔓,每株黄瓜用1根绳人工引蔓缠绕上架。也可用竹竿插成单排立架,单排立架的通风透光性明显好于人字架。不要插人字架,由于人字架会使中后
①适期播种,培育壮苗:黄瓜栽培在长江流域由于受梅雨影响,-般要考虑采收期能尽量避开梅雨期,以减轻病害,提高质量,过早露地栽培易受倒春寒危害,据多年实践,播种期宜在3月底4月初,-般采用营养土块或营养钵育苗,营养土可用新鲜园土加20%经沤制的腐熟有机肥及1%。的进口复合肥,营养土厚7厘米左右,拍实后用刀切成8厘米见方营养土,每亩用护地净2千克
霜霉病叶背面有霉层,病斑不受叶脉限制,角斑病没有霉层,受叶脉限制。常在田间与黄瓜霜霉病混合发生,病斑比较接近,有时容易混淆,但黄瓜霜霉病发病初期在叶片背面产生几个多角形水渍状病斑,而细菌性角斑病在叶片背面产生针状水渍状病斑,往往几十个病斑同时发生。病情发生趋势没有霜霉病迅速,对黄瓜生长影响没有霜霉病严重。
缺氮:叶片薄小,上位叶更小。从下向上逐渐顺序变黄,叶脉间黄化,叶脉突出,后扩展至全叶。座果少,膨大慢。黄瓜缺少磷肥有什么表现?是怎样造成的?缺磷多发生于多年连作的酸性土壤中,叶片小,硬化,叶色浓绿,叶背面略带紫色。植株茎杆纤细、木质化、生长缓慢。须根不发达,坐果期及收获期推迟。果实生长缓慢,成熟晚。后期老叶上出现油浸状斑,坏死或脱
现将此茬黄瓜定植后的管理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一、整地做畦应选择前茬不是瓜类,而且地面平整、排灌方便、土层疏松、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能力强的中性土壤定植。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整地做畦,翻耕时每亩地施入腐熟的猪圈肥等有机肥2500~3000公斤、硫酸钾复合肥10公斤、二铵20公斤。栽培畦可做成小高畦,畦长7~10米,畦宽70~75厘米,畦高10~12厘米,
防治方法种子检疫是防止种子传播病害的主要途径。对种子田进行生产检疫、生产无病种子。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40%福星乳油8000倍液或75%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或45%百菌清烟剂每亩每次250克熏烟。喷药要均匀周到,幼嫩部分及生长点要喷到,每5~7天喷药一次,连续防治3~4次。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①
早春大棚黄瓜一般在定植后25〜30天左右开始采瓜,采收期40〜50天左右。一般亩(1亩=667平方米)产量3500〜4500千克。采瓜要适时,当瓜条顶端由尖变圆时采收。此时瓜条已充分长大,又不老,是采收适期。采收过早,产量低,虽嫩,但汁液少,风味差;采收过晚,皮厚硬,质量差,不好销售,且坠秧,妨碍其他瓜的生长。采收时,既要看瓜的生长情况,又要看整个植株
1、毒饵诱杀成虫。用香蕉皮或菠萝皮(也可用南瓜、番薯煮熟经发酵)40份,90%敌百虫晶体0.5份(或其他农药),香精1份,加水调成糊状毒饵,直接涂在瓜棚篱竹上或装入容器挂于棚下,每亩20个点,每点放25克,能诱杀成虫。2、及时摘除被害瓜,喷药处理烂瓜、落瓜并要深埋。3、保护幼瓜。在严重地区,将幼瓜套纸袋,避免成虫产卵。4、药剂防治。在成虫发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