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落蔓要适当。黄瓜落蔓时不能一次落蔓太低,太低不利于黄瓜的正常生长。落蔓后,黄瓜植株维持在高1.5米左右,保证植株上有15片以上的功能叶,才能保证正常的光合作用,维持正常生长。2,注意疏花疏果。对于坐瓜较多的植株,要适当疏瓜,切不可见瓜就留,否则容易造成中后期歇秧。底部发黄的叶片要及时去掉,减少消耗。3,连阴天加强光照管理。阴天时临近中
底肥黄瓜属于高产量的作物,在底肥上要求比较高。黄瓜属于高氮高钾的作物,配方施肥一般每亩要用30公斤复合肥+2000-3000kg腐熟有机肥+7.5kg-10kg优质生物菌肥。追肥定植后根据植株生长情况追肥1~2次。第一次可在定植后7~10天施提苗肥,淋施海精灵生物刺激剂200~300倍液,利于作物生根快、提苗迅速。第二次在抽蔓至花前,每亩冲施大量元素均衡肥3公斤+海精灵生
该病可发生在茎、蔓各个部位,多在近节蔓枯病部的地方先发病。也危害叶片和果实。病部初时为椭圆形或棱形、稍凹陷、黄褐色病斑,并有琥珀色树脂物分泌出来,后期病部扩展至较长一段,干缩、表面散生许多小黑点,发病部位茎叶萎蔫枯死,一般不出现全株枯死,维管束不变色,瓜条、叶片均能受害,叶片上产生10~35毫米甚至更大的在叶边缘呈V字形或半圆形的病斑,
采取变温管理是培育壮苗和丰产的关键。从播种至出齐苗以28~32℃较好,出齐苗后适当通风,降低温度,白天温度保持在25~30℃,夜间保持在20℃左右,防止温度过高,温差过小,造成下胚轴生长过长形成高脚苗。定植前3~5天,加大通风量炼苗,白天23~28℃,夜间15~20℃,以增强幼苗的抗逆能力。春保护地定植初期,密闭温室或大棚,尽量保持较高的地温和气温,
1、合理调控长势。对于已经进入结瓜期的黄瓜来说,首先要对温度进行科学调控管理,采取变温管理法,即黄瓜白天最适宜的温度为25℃~28℃,最高温度不能超过30℃,夜间的温度掌握在10℃~15℃。对于出现长势偏旺的植株,要采取落蔓处理,植株围绕吊绳缠“S”型,其抑制旺长。对于因温度偏低造成的植株长势偏弱的,夜间加盖草苫,白天清除棚膜上的尘埃,增强采
脾胃虚弱、腹痛腹泻、肺寒咳嗽的老人应少吃。
可选用50%灭蝇胺可湿性粉剂188-225克/公顷喷雾,每隔7天一次,连续2-3次,交替使用。
定植前要精细整地,施足底肥,以改善土壤通气性能,保持疏松的结构,有利于根系对肥料和水分的吸收。针对黄瓜喜欢疏松土壤的特点,要连续翻耕3~4次,深度33厘米左右。翻地前每亩施腐熟鸡粪5~8米3和猪圈肥5~6立方米(或每亩施腐熟农家肥10000~15000千克以上),钙镁磷肥、磷酸二铵各100千克,硫酸钾、硝酸钾各50千克。有机肥一次施入,化肥分两次施入,第一次
造成“戴帽”出土的原因很多,如种皮干燥;播种后所覆盖的土太干,致使种皮变干;覆土过薄,土壤挤压力小;出苗后过早揭掉覆盖物或在晴天中午揭膜,致使种皮在脱落前变干;地温低,导致出苗时间延长;种子秕瘦,生活力弱等。“带帽”是指出苗后种子壳不能及时脱离子叶形成的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一般都是由于出苗后没有及时喷水造成的。
加强通风换气,使棚温白天保持在30°C一下,夜间控制在18°C左右,相对湿度低于85%。生产上有时即使棚室门窗全部打开,温度任居高不下,这时就需要将南侧的棚膜底边揭开,使棚温降下来,同时要注意浇水,最好在上午8~10点时进行,晚上或阴天不要浇水,同时注意水温与地温差应在5°C以内。黄瓜生长发育适宜相对湿度为85%左右,当棚内湿度高于85%时应通风降湿。
黄瓜处于结果旺盛期时,叶蔓大,生长快,产量高,但往往瓜皮发黄,降低了商品价值。瓜皮发黄是缺氮和缺铁所致,应采取的措施:一是亩施硫酸亚铁5公斤;二是叶面喷施多元素液体肥(含铁),可使瓜皮由黄变绿。
防治措施:药剂防治:应“早”和“准”,重点抓好苗期防治。掌握在幼虫2龄前(虫道很小时)喷药,喷药时间最好在上午8~12时。可用98%巴丹原粉1500倍液、1.8%爱福丁乳油3000倍液、25%杀虫双水剂500倍液、40%绿菜宝乳油1000倍液、0.12%天力Ⅱ号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20%好年冬乳油1500~20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800~1000倍液等。
全年种植黄瓜地区,病菌从温室传播到露地。冬季不种黄瓜地区,霜霉病传播途径,一是由南方传播而来,二是在当地越冬。病菌孢子囊在5-30℃均可萌发,适温15-20℃,人侵温度10-25,最适温度16-22。萌发和侵入,既要有适宜的温度又要有足够的湿度配合得当才能完成。
黄瓜苦味瓜产生的原因~一、症状低温季节栽培黄瓜时,植株下部常会形成苦味瓜,与正常的黄瓜相比,这种瓜味道较苦。二、病因黄瓜苦味的发生是由于瓜内含有一种葫芦素(苦味素)的缘故。一般近果梗部分的苦味浓,而果顶部分苦味淡或无苦味。苦味有品种遗传性,所以苦味的有无和轻重因品种而不同。同时生态条件、植株营养状况、生活力的强弱均影响苦味的发生,有
这个时期仍以防寒保温为主。定植后1周左右,心叶见长,植株缓苗。缓苗后很快进人初花期,生长量开始逐渐加大。因此缓亩后要及时浇缓苗水促进生长发育。这个时期地温仍很低,缓苗水应少浇以免降低地温。
比较严格。随着我国黄瓜生产的产业化,对嫁接品种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不仅要求高产、抗病、优质,黄瓜的果实形状及口感等也成为重要的指标。嫁接苗主要是温度、湿度和光照的管理,嫁接后白天为25-28°C,夜间为17-20°C,相应湿度95%以上,头3天要进行遮阳。
极有可能是药害引起的。根源在于你定植前穴施的防治根结线虫的药剂,药剂施入土壤后会通过薄膜孔不断散发,熏蒸幼苗,从而导致叶片失绿发黄,严重时会造成叶片边缘黄化干枯。而且,幼嫩的根系接触到集中施用的药物后,毛细根萎缩不长,也会造成顶部生长点生长停滞,甚至干枯。建议你在晴好天气适当浇水,稀释药物浓度。然后用500倍的顺藤生根剂、根佳灌根,促
病菌为活体专性寄生真菌,种子不带菌,病菌主要靠气流传播,从叶片气孔侵入。霜霉病的发生与植株周围的温湿度环境关系非常密切,发生起始温度为16℃左右,而流行适温为20~24℃,且要求相对湿度在85%以上。该病的蔓延速度很快,一旦有了中心病株,只需3~4次的扩大再侵染,即可酿成大灾,因此防治此病的关键是尽早发现中心病株或病区。
如果青瓜在根颈处出现腐烂,则是感染土传病害的枯蔓病,植株受枯蔓病为害后,上部萎蔫枯死。高温、高湿容易发病。防治方法:在植株患病初期可用25%华茂咪鲜胺1000倍液,或60%多·福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0%赛世水分散剂(苯醚甲环唑)1000倍液,或20%龙克菌(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喷根颈及淋根,每株灌药液250毫升,每隔7-10天防治1次,交替用药3-4次,
当大棚内10厘米土层地温稳定在12℃以上,白天气温高于20℃以上的时间不少于6小时,夜间的最低气温不低于13℃时即可定植。一般华北、西北地区单层覆盖的塑料大棚,可在3月中旬定植,双层或多层覆盖可适当提前。东北地区单层覆盖塑料大棚,可在4月上中旬定植,双层或多层覆盖可适当提前。华中和华东地区,可2月下旬定植。为抢早上市,采用多层覆盖,可适时早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