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薯类作物 > 马铃薯 马铃薯

生产上常有农民采用未催芽的种薯播种而导致马铃薯产量不高的现象,催芽是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中一项重要措施,能保证种薯生理年龄达到壮龄,并且保证萌发的芽长适中、强壮。播前催芽,可以促进早熟,提高产量。同时,催芽过程中,可淘汰病烂薯,减少播种后田间病株率或缺苗断垄,有利于全苗壮苗。因此,有必要认识一下催芽对马铃薯种薯的好处。(1)提早出苗,苗

1、农业措施选用无病种薯,培育无病壮苗,建立无病留种田。由于菌核能长期在土壤中越冬存活,可与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倒茬,实行三年以上轮作制,避免重迎茬。注意地块的选择,应选择地势平坦,易排涝,以降低土壤湿度。适时晚播和浅播,以提高地温,促进早出苗,减少幼芽在土壤中的时间,减少病菌的侵染。一旦田间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在远离种植地块处

黏重土:黏重土壤保水保肥力强,透气性差,要用高垄、大垄栽培的方法,可避免因排水不畅造成后期烂薯。在黏重土壤上种植的土豆块茎容易变形、形成不规则薯块,同一品种的土豆淀粉含量比砂性土壤偏低。这类土壤肥力较高,实行精耕细作容易获得高产。

如何防治马铃薯瓢虫?

⒈农业防治及时清除田园的杂草和残株,降低越冬虫源基数。⒉人工防治根据成虫的假死性,可以折打植株,捕捉成虫;用人工摘除叶背上的卵块和植株上的蛹,并集中杀灭。⒊药剂防治药剂防治应掌握在马铃薯瓢虫幼虫分散之前用药,效果最好。①80%敌敌畏乳油或90%晶体敌百虫或50%马拉硫磷1000倍液;②50%辛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③2.5%溴氰菊酯乳油或20%氰戊菊酯

如何防治马铃薯蚜虫?

10%的毗虫啉进行防治。

1取材和消毒将欲脱毒的品种块茎催芽,芽长4~5cm时,剪芽并剥去外叶,自来水下冲洗40min,于无菌室内用漂白粉溶液消毒后,无菌水冲洗2~3次。2剥离和接种在无菌室内,于40倍的解剖镜下,剥取带1个叶原基的茎尖,接种于MS茎尖培养基的试管中。试管中的MS茎尖培养基包括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成分和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蔗糖和琼脂,pH值为5.8,经高压灭菌后使用,每试

发病症状:本病属细菌性维管束病害。地上部分染病分枯斑和萎蔫两种类型。枯斑形:多在植物复叶的顶上发病,叶尖和叶缘及叶脉呈绿色,叶肉黄绿色或灰绿色,具明显斑驳,且叶尖干枯或向上卷;病情向上扩展,致全株枯死。萎蔫型:初期从顶端复叶开始萎蔫,叶肉稍内卷,似缺水状,病情向下扩展,全株叶片开始褪绿,内卷下垂,终致植株倒伏枯死。块茎发病:切开薯

马铃薯对土壤酸碱度的要求以pH5.5~6为最适宜.

马铃薯种植区各有什么特点?

北方一作区地处高寒、纬度高,气候冷凉,无霜期在150天以内,年平均温度在10℃以内,年降水量在600毫米以内,有效积温在3000℃左右。该区雨热同季。一般在四、五月播种,九、十月收获。中原二作区南北纬度差异大,地势复杂,各地气候条件相差很大。春作从2~3月播种,5~6月收获。该区虽然年降雨量大,但春作马铃薯生长期间往往干旱,需要有浇灌条件才能种植

管理的中心是壮苗稳长。出苗后早管理、早中耕、早施肥、早浇水,促早发棵,加强水肥管理,以水促肥,对底肥施用不足的地块,可酌情补施速效肥料,宜早施、少施。注意防治病虫害。土壤不旱不浇,结合进行浅中耕。结薯期的管理重点是防止茎叶早衰,延长茎叶功能期,同时调节温度,促进块茎形成和膨大。保证垄面始终呈湿润状态,确保水分供应。但浇水要防止大水

马铃薯的块茎分几种形状?

马铃薯块茎形状分为主要的8种:扁圆形、圆形、卵圆形、倒锥形、椭圆形、圆柱形、长柱形和长形;次要的形状分为9种:没有次要形状、平滑的、棒状的、肾形的、纺锤形的、钩状的、卷曲的、手指状的、手风琴状的和堆积状的。扁圆形、圆形、卵圆形、倒锥形、椭圆形、圆柱形、长柱形和长形8种

前期准备:地膜覆盖促早栽培的,播种期应在12月下旬。选择耕层深厚、排灌良好的砂性或壤土型稻田,播前7天用草甘磷喷雾除草,填平较大较深的脚坑。种薯处理:采用早熟高产品种,如东农303、中薯3号等。选择无病虫、无冻害薯块,根据萌芽的分布及薯块的大小,将种薯切成2-4块,每块至少保留一个健壮的芽,用草木灰拌种,以防切口感染。下种施肥:用石灰或锄头

马铃薯受冻如何自救?

1.增施肥料。施肥应在冻害解除、植株恢复生长后进行,切忌在冻害后立即施肥。对轻度受冻的田块,可亩用光合营养膜肥配合磷酸氢钾溶液进行叶面施肥,以增强植株抗性,尽快恢复生长;对出苗后中度或较重受害及尚未出苗的田块,追施沼液或粪水等速效肥,以促进植株恢复或块茎种芽萌发。?xml:namespace>2.开沟排水。对地势较低的田块,在冻害解除后,应尽快开挖排

什么是马铃薯稻草覆盖栽培?

具体做法:当地农民将土壤堆高起垄,在垄中的畦沟播种马铃薯及肥料,然后覆盖稻草,待马铃薯萌芽出土后再将垄沟的泥土覆盖在稻草上。马铃薯为喜光作物,要求地温较稳定(12-15℃适宜),喜水分多且透气性好的土壤,宜施有机肥,忌渍水。

马铃薯疮痂病:主要侵染块茎,块茎染病先在表皮产生浅棕褐色的小突起,逐渐扩大,木栓化,表面粗糙,后期在病斑表面形成凸起或凹陷型疮痂状硬斑块。病斑仅限于表皮,不深入薯内。马铃薯粉痂病:主要为害块茎及根部。块茎发病:初期在表皮上出现针头大的褐色小斑,有半透明晕圈,后小斑逐渐隆起、膨大,成为大小不等的“疤斑”,随病情的发展,“疤斑”表皮破

1、不切块播种。有个别农户不切块催芽,只在播种时切块,由于萌芽不一致及在田间时间长,感染土中杂菌及被地下害虫危害机会多,结果出苗不一致。防止方法为切块催芽。2、薯块大小不一。特别是挖芽眼及顶端优势的,由于发芽、出苗势、营养状况不一致,致使出苗不齐。防止方法为切块薯要在25克左右,并将大小薯及催芽不一致的分开播种。3、地下害虫危害。对地下

病菌以休眠孢子囊球在种薯内或随病残物遗落在土壤中越冬,病薯和病土成为翌年本病的初侵染源。病害的远距离传播靠种薯的调运;田间近距离传播则靠病土、病肥、灌溉水等。休眠孢子囊在土中可存活4~5年,当条件适宜时,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游动孢子静止后成为变形体,从根毛、皮孔或伤口侵入寄主;变形体在寄主细胞内发育,分裂为多核的原生质团;到生长后期,

根本原因是感染病毒引起的。

怀玉山马铃薯的产地在哪里?

怀玉山马铃薯,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马铃薯有什么特点?

马钤薯的生育特点(一)休眠期:新收获的马铃薯,必须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发芽,这种现象叫做“休眠”;休眠期的长短,与品种的特性和贮藏条件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品种休眠期约3个月,长的达4~5个月,休眠期长的品种催芽较困难,常延误播种或发芽出苗不整齐,影响产量。(二)植株生长发育特点:马铃薯发芽后,从根原茎伸出白根,出苗初期,地上部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