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薯类作物 > 马铃薯 马铃薯

马铃薯的地上茎、地下茎、匍匐茎和块茎都有分枝能力。地上茎分枝长成枝杈,一般早熟品种分枝晚、分枝数少,多为上部分枝;晚熟品种分枝早,分枝数多,多为下部分枝。地下茎在地下环境中分枝产生匍匐茎长成块茎。块茎在生长过程中,如遇土壤高温、持续干旱等特殊条件,就会形成畸形薯块。生产中,利用块茎分枝特性,进行无性繁殖。有时,当地下茎的疏导组织遭

以保苗增温为中心,一般不浇水、不施肥,如确需浇水,水量要小,以防烂种,影响出苗。及时查薯补种,确保苗全、苗齐、苗匀、苗壮,遇雨或浇水后要及时中耕松土。出苗后要及时破膜放苗。

用除草剂应注意哪些问题?马铃薯田间使用除草剂要根据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确定使用量,通常情况下,有机质含量高(肥沃)的地可适当多施,反之,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地可适当减少使用量;粘土地易多施,反之,沙土地易少施。施用除草剂时要保持土壤湿润,土表湿润能提高除草剂的除草效果。在北方风大的地区,为了提高除草剂在地表的吸附力减轻损失,可在除草剂溶

马铃薯品种“荷兰十五”极早熟,生育期(出苗到成熟)60天左右。株型直立繁茂,分枝少,株高60厘米,生长势强。叶片肥大,叶色浓绿,茎粗壮,间有紫色,花冠大,花蓝紫色。结薯较集中4~5个,块茎膨大速度快。休眠期短,耐贮藏。薯块较大且匀称,呈长椭圆形,外表光滑,芽眼少而浅,皮淡黄肉鲜黄色,淀粉含量高、肉质脆嫩爽口,商品性极高。植株对A病毒和癌肿

杂草对马铃薯有哪些危害?

(1)杂草与马铃薯的生长竞争:马铃薯所需的养分、水分和光线等被杂草严重消耗,使马铃薯生长和发育受到严重抑制和阻碍。(2)造成环境老化:当杂草茂盛生长时,会使接近地表的低温下降,妨碍通风,影响地表附近的气温和湿度的变化,不利于马铃薯光合作用正常进行,影响块茎生长发育。(3)病菌、害虫的活动场所:杂草是马铃薯晚疫病、青枯病等病害的病原菌的

(1)块茎不规则延长,形成长形或葫芦形。(2)芽眼部位发生不规则突出,形成肿瘤状块茎。(3)块茎顶芽萌发形成枝条伸出地面。(4)块茎顶端二次长出匍匐茎,其顶端膨大形成子薯,有时子薯顶芽再次萌发形成三次或四次生长,最后形成次生链状薯。(5)皮层或周皮发生龟裂、裂沟。

如何防治马铃薯真菌性病害?

一、早疫病。选用抗病品种和无病种薯,重病田与非茄科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春马铃薯与番茄地应间隔300-500米,合理配施氮、磷肥,增施钾肥,以增强植株抗病性。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及时清除田间病株,并将其集中烧毁,以减轻发病。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立即喷药,控制其扩展蔓延。每隔5-7天喷1次,连喷2-3次。常用药剂有64%的杀毒矾500-750倍液,或80

~中国的马铃薯生产在世界上占有什么位置?马铃薯为世界性的作物,有l44个国家种植马铃薯,总面积达1838万公顷,总产量3亿吨。中国是世界上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国,年种植面积达470多万公顷,占全球播种面积的25%左右,亚洲种植面积的60%,在世界上举足轻重。但是中国的马铃薯单产却是较低的,约为16吨/公顷,只有高产国家如荷兰单产的1/3,主要原因是我国脱

马铃薯每形成500克干物质需水量约200千克。当马铃薯田完全为植株冠层覆盖时,每天蒸腾水分2~10毫米。耗水量受多种因素决定,如土壤质地、气温、密度、风速、空气湿度等影响。不同生长时期对水分的要求不同。发芽期仅凭薯块内的贮存的水分能正常生长,待芽条发生根系从土壤吸收水分后才能正常出苗。此期要求土壤保持湿润状态,这样的通气利于根系生长。幼苗期

马铃薯干腐病的识别:干腐病病菌在块茎上的症状一般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贮藏后才开始表现。最初在块茎上出现褐色小斑,随后病斑逐渐扩大,下陷皱缩,形成同心轮纹,进一步造成块茎腐烂。在腐烂部分的表面,常形成由病菌菌丝体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凸出层,其上着生白色、黄色、粉红色或其他颜色的孢子团。发病块茎皱缩变干,即干腐。坏死组织变褐,有时呈现各种颜色,

繁殖方法脱毒苗移栽1移栽标准苗龄20~25d,苗高7~10cm,茎粗0.6~0.8mm,叶片5~8片。2移栽方法将脱毒苗用镊子从培养瓶中取出,放在清水中轻轻洗除根部的培养基,按株距5cm,行距12cm,密度为167株/m2打孔栽植,栽植时压实基部的培养土,浇透定根水。移栽后,苗床加盖薄膜以保温保水,提高成活率,7d后揭去薄膜。扦插繁殖苗床准备扦插繁殖苗床用草炭和蛭石作

是世界性重要害虫,也是重要的检疫性害虫之一。最嗜寄主为烟草,其次为马铃薯和茄子,也危害番茄、辣椒、曼陀罗、枸杞、龙葵、酸浆等茄科植物。是最重要的马铃薯仓储害虫,广泛分布在温暖、干旱的马铃薯地区。此虫能严重危害田间和仓贮的马铃薯。在田间危害茎、叶片、嫩尖和叶芽,被害嫩尖、叶芽往往枯死,幼苗受害严重时会枯死。幼虫可潜食于叶片之内蛀食叶

马铃薯什么时期需钾最多 ?

一是幼苗期。每亩可施3~5公斤氯化钾或硫酸钾或草木灰(含有效钾7.5%)25~30公斤作底肥,在整地时均匀撒施,土肥混合。钾肥也可作苗肥追施,每亩用2~3公斤钾肥条施或**施,深度要求在10~15厘米左右,施肥后灌水并覆土。二是在块茎形成期。每亩可用上述同等数量的钾肥,在薯块膨大或果荚下针后进行追施裂缝肥和结薯肥,便可有效加速茎叶的有机养料向薯块中

马铃薯干腐病的发病症状?

茄病镰孢侵染块茎。发病初期仅局部变褐稍凹陷,扩大后病部出现很多皱褶,呈同心轮纹状,其上有时长出灰白色的绒状颗粒,即病菌子实体。开始时薯块表皮局部颜色发暗、变褐色,以后发病部略微凹陷,逐渐形成褶叠,呈同心环文状皱缩;后期薯块内部变褐色,常呈空心,空腔内长满菌丝;最后薯肉变为灰褐色或深褐色、僵缩、干腐、变轻、变硬。剖开病薯可见空心,空

马铃薯环腐病的病原是?

Clavibactermichiganensesubsp.sepedonicum(Spieckermann&Kotthoff)Davi6,Gillaspie,VidaverandHarris。异名Corynebacteriumsepedonicum(Spieck.&Kotthoff)Skap-tason&Burkholder称密执安棒杆菌马铃薯环腐致病变种或称环腐棒杆菌,属细菌。菌体短杆状,大小0.8一1.2×0.4-0.6(μm),无鞭毛,单生或偶而成双,不形成荚膜及芽孢,好气性。在培养基上菌落白色,薄而透明,有光泽,人工培养条件下生长缓慢,革兰氏染色阳性。

马铃薯晚疫病如何防治?

选用无病种薯减少初侵染源。做到秋收入窖、冬藏查窖、出窖、切块、春化等过程中,每次都要严格剔除病薯,有条件的要建立无病留种地,进行无病留种。加强栽培管理适期早播,选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田块栽植,降低田间湿度,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轮作换茬防止连作,防止与茄科作物连作,或临近种植。应与十字花科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避免和马铃薯相

常吃马铃薯能及时补充体内所需求的钾元素,并能帮助体内的钠排出体外,有利于高血压和肾炎患者的康复。钾还对心血管疾病有防治功效,钾、镁、钙元素共同作用能够增强血管弹性,有利于减少中风的风险。只要不经过油炸,马铃薯完全是一种健康食品,其淀粉含量和能量比面包低,但所含纤维素与维生素C却比精米高。土豆的钾、镁含量高于精白米和精白面粉,是一种呈

马铃薯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

一、症状常见的马铃薯病毒病有3种类型。花叶型叶面叶绿素分布不均,呈浓绿淡绿相间或黄绿相间斑驳花叶,严重时叶片皱缩,全株矮化,有时伴有叶脉透明;坏死型叶、叶脉、叶柄及枝条、茎部都可出现褐色坏死斑,病斑发展连接成坏死条斑,严重时全叶枯死或萎蔫脱落;卷叶型叶片沿主脉或自边缘向内翻转,变硬、革质化,严重时每张小叶呈筒状。此外还有复合侵染,引

怎样综合防治马铃薯晚疫病?

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选择用脱毒种薯

在7~21℃都能形成块茎,而最适温度是17~19℃,超过21℃块茎形成受抑制;当温度低于-2℃或高于29℃时,块茎停止生长,并会引起匍匐茎长出地面转变成茎叶生长。低温可以提早块茎的形成,高温容易引起块茎发生二次生长,形成小薯。马铃薯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大,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温度的反应不同。一、萌芽阶段在温度不低于4℃时,已通过休眠的块茎就能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