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两个居室内存马铃薯的方法。1,将马铃薯放在旧纸箱中,并在纸箱中一起放进几个未成熟的苹果。这些苹果在成熟的过程中会散发出—些乙烯气体,乙烯气体可使马铃薯长期保鲜。2,贮藏前将马铃薯放入浓度为百分之一的稀盐酸溶液中浸泡15分钟左右。这样,可使马铃薯贮藏一年后,相对减少一半左右的损耗,且这样不影响食用及繁殖。注意在保存过程中,一定要避免
病毒土要在农田杂草或茄科植物上越冬,通过蚜虫、汁液摩擦等多种方式传毒(在自然条件下仍以蚜虫传播为主)。早春通过蚜虫的迁飞活动而引起苗床发病。病苗、带毒蚜虫是大田病毒传描的主要途径。其发生流行条件同CMV。土质瘠薄、板结、粘重以及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生较重。连作烟田发生重,而且连作年限越多,发病越重。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因素是温度,高温(25℃以上)
1.收获前注意田间排水,选择晴天收获,收获的块茎应充分晾干后再入窖。2.精选薯块。入窖前,应严格剔除带病、虫咬、冻伤及破损的薯块。3贮藏窖消毒。旧窖要彻底清扫。土窖要刮去一层土,以见到新土为度;并于薯块入窖前进行消毒。按照每立方米40%福尔马林10毫升,高锰酸钾7克的用量,先将高锰酸钾置于窖器中,然后倒入福尔马林产生消毒气体,然后密闭薯窖48小
种薯“退化”是病毒的侵染及其在薯块内积累造成的,也是引起产量降低和商品性状变差的主要原因。作为下代“种子”的薯块由于病毒的不断侵染和积累,又不能自身清除体内的病毒,导致植株病毒病逐年加重,使植株在生产过程中不能充分发挥品种的生产特性,造成严重的减产。只有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将种薯内的病毒去掉,恢复马铃薯品种本身的生理功能和生产特性,才
常用土壤处理除草剂:①都尔,通用名异丙甲草胺,使用剂量为72%都尔乳油0.1~0.23升/亩亩为非法定计量单位,1亩=1/15公顷。,与赛克等阔叶草除草剂混用,可以扩大杀草谱。②禾耐斯,通用名乙草胺,常用剂量为50%乙草胺乳油0.15~0.2升/亩,90%乙草胺乳油0.09~0.12升/亩。③普乐宝,通用名异丙草胺,用量为72%普乐宝乳油0.1~0.23升/亩。④氟特力,通用名氟乐灵,
马铃薯晚疫病又称疫病、马铃薯瘟,由致病疫霉引起,导致马铃薯茎叶死亡和块茎腐烂的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它蔓延快,多发生在开花后,故称“晚疫病”。主要症状为叶片染病先在叶尖或叶缘生水浸状绿褐色斑点,病斑周围具浅绿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呈褐色,并产生一圈白霉,即孢囊梗和孢子囊,尤以叶背最为明显;干燥时病斑变褐干枯,质脆易裂,不见白
危害马铃薯的地上害虫主要有蚜虫、二十八星瓢虫、块茎蛾、茶黄螨、斑蝥、蓟马、潜叶蝇和叶蝉等。
马铃薯是高产作物,要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必须有足够的水分供应。在马铃薯生长期间,植株每一部分的正常生长发育都离不开水分。同时,土壤中水分充足也有利于微生物对肥料的分解,只有可溶性状态的肥料才能被根部吸收、利用,使根系健壮发育。根系发达,植株生长旺盛,根深叶茂是高产的基础。叶子的光合作用、植株内营养物质的分配和运转都离不开水分。特别
1:抗衰老2:减肥瘦身3:改善精神状态4:增强体魄5:,美容护肤
首先要轻拿轻放,不能重压,用软质的包装物品进行打包运输,通风透气等。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薯块中越冬。
催芽过程中或播种后未出苗在幼芽顶端形成小薯,是由于播种时温度不稳定忽高忽低,冷暖交替或者播种太浅。块茎萌芽后较长时间遭遇低温幼芽停止生长,在芽的顶端未出地面就会形成小薯块,又称之为梦生薯。防止方法:适期播种,不宜过早播种;适当深播,在北方尤其是寒冷的地区应适当深播,加厚覆土层。
马铃薯有两种根系,用块茎繁殖的所发生根系为须根系,用种子繁殖的实生苗植株为直根系。
会。感病马铃薯的根、茎部维管束常变褐,病蔓有时有白色菌脓溢出。
种薯染病腐烂成粘团状,不发芽,或刚发芽即烂在土中,不能出苗。幼苗染病,植株矮小,节间短缩,或叶片上卷,褪绿黄化,或腹部变黑,萎蔫而死。横切茎可见三条主要维管束变为褐色。薯块染病始于脐部,呈放射状向髓部扩展,病部黑褐色,横切可见维管束亦呈黑褐色,用手压挤皮肉不分离,湿度大时,薯块变为黑褐色,腐烂发臭。
马铃薯晚疫病病菌主要在块茎内越冬,在播种后随幼芽生长侵入茎叶,病菌通过空气和水流进一步传播侵染。阴雨、多雾、多露的天气适合发病。在气温20℃左右,湿度较大的条件下最易流行。
马铃薯种薯切种是马铃薯高产以及马铃薯病虫害防治的重要环节,像马铃薯软腐病,马铃薯黑胫病都有可能从切种环节传染,下面绿丰合作社就马铃薯科学切种做详细介绍:(1)马铃薯科学切种薯方法:①40g以下小薯可整薯播种。②51g-100g的马铃薯薯块,可以纵向一切两瓣。③100g-150g薯块,一切三开纵斜切法,即把薯块纵切三瓣。④150g以上的薯块,从块茎尾部根据芽
经茎尖脱毒培育扩繁的马铃薯一、二级种薯,在第一年或第一、二季种植时产量很高、抗病性很强,而把收获的马铃薯经多年多季留种后反复种植时,植株的生长势会逐年逐季衰退,块茎变小,产量下降,这种现象就是马铃薯退化。马铃薯退化是植株在生长过程中,感染了病毒。因病毒的侵入破坏了马铃薯植株的正常生理功能,致使有的植株生长势衰退,株型变矮,叶面皱缩
植株和块茎均可感染。病株生长缓慢,矮小直立,茎叶逐渐变黄,顶部叶片向中脉卷曲,有时萎蔫。靠地面的茎基部变黑腐烂,有粘液和臭味,很容易从土壤中拔出。发病晚的植株能结染病程度不同的薯块,横断面切开,可以看到维管束已变黑色,并从脐部开始腐烂。感病重的薯块,在田间就已经腐烂,发出难闻的气味。严重时薯块烂成空腔,轻者只是脐部变色,甚至看不出
形态特征块茎形态草本。果实为茎块状,扁圆形或高15-80厘米,球形,无毛或被疏柔毛。茎分地上茎和地下茎两部分。长圆形,直径约3-10厘米,外皮白色,淡红色或紫色。薯皮的颜色为白、黄、粉红、红、紫色和黑色,薯肉为白、淡黄、黄色、黑色、青色、紫色及黑紫色。植株形态须根系。地上茎呈菱形,有毛。初生叶为单叶,全缘。随植株的生长,逐渐形成奇数不相等的